您当前的位置 : 客家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栏目 > 党史百讲

【党史百讲】第十七讲 《反对本本主义》的发表与党的思想路线的首次提出

2012-12-20 08:31    来源: 中国赣州网

  1930年5月,毛泽东进行寻乌调查后,写下了《调查工作》(后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

土地革命初期,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革命理论准备不足,经验缺乏,加上共产国际瞎指挥等原因,党内较长时期教条主义盛行,将共产国际和苏俄经验神圣化、模式化。当时占据党内主要领导岗位的一些同志,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对中国农村的情况缺乏充分的了解,却在那里发号施令。尤其是1930年春开始,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逐渐在党中央占据领导地位,制定出了许多脱离实际的方针政策,如集中红军攻打中心城市、“消灭富农”等等,并且强令各地贯彻执行,结果出现许多错误,妨害根据地斗争,妨害中国革命。

毛泽东对党内严重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思潮,既深恶痛绝,又十分担忧。为了反对党和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使大家深刻认识教条主义思想的危害,注重调查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斗争中创造新的局面,毛泽东在寻乌调查期间,根据自己调查的切身体会,写下了闪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光辉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反对本本主义》(原题为《调查工作》)一文,深刻地阐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的重要性。

“反对本本主义”,注重调查研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是毛泽东在文章中阐述的根本思想。中国革命需要学习别国革命的经验,但这种学习并不是要求人们去照抄书本上的个别词句或别国革命的具体公式。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毛泽东认为,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对,上级的指示、决议,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书本上说的和上级的指示、决议,如果符合客观实际,经过实践的检验,那末它是正确的;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那末它就可能是错误的。他指出,对待上级的指示、决议,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他断言:“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的主体是群众。因此,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同坚持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是一致的。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首次提出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他强调指出:“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要靠他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为了洗刷唯心精神,他大声疾呼:“注重调查!反对瞎说!”“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针对党内一部分同志只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生吞活剥地对待马列主义理论,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却喜欢夸夸其谈的不良倾向,毛泽东响亮地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并谆谆告诫同志:“一切结论的产生都是在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不论做什么工作,了解和处理什么问题,都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他强调,在革命飞速发展时,全党都应该注重调查研究,才能制订出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此后,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便逐渐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被确定为党的思想路线,成为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因为坚持了这样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善于总结群众斗争的新鲜经验,所以才能够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表现出革命的首创精神,显示出巨大的理论勇气,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从而为复兴中国革命和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唯一正确的道路。

《反对本本主义》写出后,当时就由红四军政治部在寻乌县城油印成小册子.发至红四军党内学习。同年8月21日,中共闽西特委又将其石印出版,在闽西苏区党内发行。可惜,因连年转战,毛泽东本人保存的这篇文章手稿丢失。对此,他感到比失去自己的孩子还难过。值得庆幸的是,1957年2月,闽西特委石印版的小册子有两本在上杭县东一区关山村被发现,是该村一位当年曾任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名叫赖茂基的苏区老同志,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中共龙岩地委很快将它送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1961年,经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鉴定、传递,这篇文章终于回到毛泽东手中。捧着失而复得的这篇珍爱文章,毛泽东欣喜异常,连说:找到了它,就像找到了我失去多年的孩子!他对这篇文章略作修改,将题目改为《反对本本主义》,打印了数十份,分发给正在广州开会的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内部传阅,并写了如下一段话:

“这是一篇老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它‘本本主义’。写作时间大约在1930年春季,已经30年不见了。1961年1月,忽然从中央革命博物馆里找到,而中央革命博物馆是从福建龙岩地委找到的。看来还有些用处,印若干份供同志们参考”。

1964年经毛泽东同意,将这篇文章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中首次公开发表。199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再版《毛泽东选集》时,新增加的唯一一篇文章,就是《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基本思想。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贡献。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政治上已开始进入成熟阶段。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的产生与发表,不仅在当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史、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这篇言简意赅的文章,至今仍闪现出真理的熠熠光辉。

(市委党史办 供稿)

[责任编辑: 刘君]
推荐新闻

 视觉

    版权说明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市民服务投诉热线:0797-812208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 ICP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2023016447号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WWW.NEWS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