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讲】第二十六讲 红军二次反“围剿”战略方针的确定
第二十六讲 红军二次反“围剿”战略方针的确定

面对国民党20万军来势汹汹的进攻,应该怎样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红军应采取什么样的作战方针?对此,苏区中央局曾多次开会研究。
1931年3月18日至21日,苏区中央局首先在驻地宁都黄陂山堂村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苏区中央局委员项英、毛泽东、朱德,红军各军一级负责人2人,赣西南特区委负责人2人,各分委负责人1人,青年团代表1人,湘东南及平浏代表各1人,共40余人。这次会议由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项英主持并致开幕词。会上传达了共产国际1930年10月给中共中央的来信(简称“国际来信”),并由项英作了《接受共产国际来信的报告》。与会同志对“国际来信”进行了讨论并表示接受其指示精神,坚决反对立三路线和调和路线;比较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苏区中央局成立两个月以来的工作;讨论了土地问题和共青团工作。这次会议对第二次反“围剿”战略方针虽然列入了议事日程,但未展开讨论。会后第5天,苏区中央局和红军总部各机关便转移至宁都青塘镇。
4月中旬,由中共苏区中央局常委任弼时、王稼祥和委员顾作霖3人组成的中央代表团,从上海出发经闽西到达宁都青塘,与在苏区的中央局成员会合。中央代表团肩负着四项重要使命:一是传达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二是建立和健全苏区中央局的领导机构,加强对苏区工作的领导;三是全权调查处理“富田事变”;四是协助苏区中央局筹备召开“一苏大会”,成立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4月17日,苏区中央局在青塘的河背新屋召开会议,作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的继续。会议听取了中央代表团关于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对目前形势估量,以及中央关于富田事变的意见的传达报告,通过了下列决议:(一)接受国际来信与四中全会决议的决议;(二)土地问题决议;(三)关于一、三军团工作总结决议;(四)富田事变决议;(五)CY工作决议。会议决定增选彭德怀、林彪、周以栗、曾山、陈毅为苏区中央局委员,报请中央政治局批准(后未获中央政治局同意)。
由于会议只开了1天,对第二次反“围剿”作战方针仍未深入进行讨论。眼看敌人进攻在即,毛泽东甚为忧虑、着急。在他的催促下,项英同意第二天继续召开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除中央局委员外,红军各军军长、政委、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一起参加会议,专门讨论军事问题,尽早定下反敌第二次“围剿“的战略方针。
其实,在苏区中央局和红军领导人内部,对于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存在着严重的意见分歧。以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项英为主的一种意见是,不要打,开步走,将红军开到四川去,建立新的根据地,因为斯大林曾经说过四川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天然条件;也有不少红军高级领导人则主张“分兵退敌”,将红军主力分成几部分四面散开,向粤北、湖南、闽西等地出击,路上遇到敌人就打他一下,就像“削萝卜”一样,分散和吸引敌人兵力,以保卫根据地。毛泽东既不同意到四川去,也不同意“削萝卜”的打法。他坚决主张在根据地内打,集中兵力打。
会议开了两天。会上就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问题争论激烈。毛泽东根据第一次反“围剿”的经验,以充足的理由阐述了坚持诱敌深入、在根据地内消灭敌人的主张,得到了朱德、周以栗、林彪、罗荣桓、谭震林等人的支持。项英要中央代表团表态。任弼时传达了中共中央1931年3月2日指示信的精神,对会上的争论未发表意见;王稼祥已同毛泽东交换过意见,认为毛泽东有主见,但没有发言;顾作霖不懂军事,不便表态,也没有吭声。会议结果,“开步走”到四川去的意见被否决,多数军事主官虽然仍主张分兵退敌,但也同意毛泽东提出的先打一仗后,视情况再分兵。
毛泽东的意见在会上占了上风。于是,会议确定了“打”的方针。
但是先打哪一路敌人呢?会上又发生了争论。会上多数同志认为应先打兴国的第十九路军,理由是打坍十九路军后,红军可以伸开两手到湘南、赣南。毛泽东反对先打十九路军,认为这路敌人战斗力强,历史上他们还未打过败仗,不好打。他主张先打中间的王金钰第五路军。这一路军从北方新到江西,对红军表示恐惧,战斗力弱;其所在地区地理位置和民心向背皆有利于红军。毛泽东还认为:“我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材,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若由东向西打去,则限于赣江,战局结束后无发展余地。若打完再东转,又劳师费时”。会议最后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先打吉安富田地区之敌王金钰、公秉藩两师。
4月19日,毛泽东、朱德在青塘发布《战前部队集中的命令》。各部队依令迅速行动,从各自地域出发,4月22日到达永丰龙冈、上固地区。几天后又移至吉安东固地区集结隐蔽。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机关,也于4月23日移至吉安东固敖上村。
鉴于多数同志仍主张“打一仗再分”,为统一意见,4月30日苏区中央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在东固敖上村再次召开一次扩大会议,讨论第二次反“围剿”作战方针。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详细分析了红军粉碎敌军“围剿”的有利条件和敌军短处,肯定地指出:根据地军民完全能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以少胜多,夺取胜利。他还例举了中国历史上新汉昆阳之战刘秀八九千人打败王莽40万大军;三国官渡之战曹操歼灭袁绍10万精兵;赤壁之战号称80万大军的曹操败走华容道等战例来加以说明。看到毛泽东胸有成竹,一些主张“分兵退敌”的同志,承认过去主张是错误的。此时,任弼时、王稼祥等“中央代表团”成员也积极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会议最后确定了“坚决的进攻,艰苦的奋斗,长期的作战,以消灭敌人”的反“围剿”作战方针。
(市委党史办供稿,胡日旺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