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客家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栏目 > 党史百讲

【党史百讲】第九十四讲 苏区精神内涵解读之一:坚定信念

2012-12-15 09:05    来源: 中国赣州网
关注客家新闻网

第九十四讲 苏区精神内涵解读之一:坚定信念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历来注重精神力量的培养和运用,孕育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推动了中国革命在艰难曲折中走向胜利,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革命精神来源于革命实践。任何伟大精神都是为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革命斗争实践中锤炼出来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史上的一座伟岸丰碑,蕴涵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凝结着赣南苏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精神的独特贡献,具有永恒价值和旺盛生命力。

  苏区精神主要发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赣南苏区这片红土地,这并不是历史的偶然,它与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植根于这片沃土,有着必然的渊源关系。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

  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将苏区精神精辟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这7句话28个字,内容精辟、概括准确。这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

  坚定信念是苏区精神的灵魂。坚定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1930年1月,毛泽东在中央苏区针对中央“二月来信”和林彪等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悲观言论,给林彪写了一封近8000字的党内通讯,并以《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为题,印发红军各纵队、大队党支部,展开讨论。毛泽东在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这不仅提出了红军初创时期建立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构想,而且揭示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1年零4个月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中国苏维埃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的预见和判断成为活生生的“星火燎原”的现实,不仅坚定了苏区时期全党同志和全军将士的信念,而且对引领中国革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大革命失败后,古柏回到寻乌县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外公劝说他:“自古以来,时代之变迁,政党之初期发展,一定要牺牲不少青年,为党铺平道路,党之主义才能实现。难道你愿意做共产主义的铺路石吗?”古柏坚定地回答:“我愿意这样做!没有铺路的人,哪有康庄大道可走?”外公又问:“难道你不怕死吗?”古柏从容地回答:“信者不惧!”苏区时期,由于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革命路线和方针政策,中共红四军前委秘书长古柏与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一起,受到“左”倾错误领导者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被撤销党内外职务,但他仍然坚信革命道路再曲折,一定会胜利。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古柏留下坚持游击斗争,任闽粤赣边游击队司令员。1935年3月,在掩护同志们突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9岁。当得知古柏牺牲的噩耗后,毛泽东亲笔题词:“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

  兴国县第一任县委书记胡灿,在1931年国民党反动派放火烧了他亲建的房屋“也是居”,并接到妻子的来信后,提笔回诗一首:“房子烧了不要紧,只求人在值千金;共产主义定实现,阶级仇恨永记心。”1934年,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长江善忠,被敌人包围在兴国长冈乡合富村冰心洞的芒槌石上。当他打完最后一颗子弹,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他毅然咬破指头用鲜血在自己的衬衣上写下“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之后跳崖壮烈牺牲。

  1935年3月,赣南军区机关部队从于都县南部山区向南突围时,政治部主任刘伯坚负伤不幸被俘。为瓦解其意志,敌人押解刘伯坚戴着铁镣从大余县城最繁华的大街经过。在狱中,刘伯坚不惧酷刑,抗拒诱降,志坚如钢,抱定为革命流血牺牲的坚定信念,以笔作武器,以监狱当战场,奋笔写下了《带镣行》、《移狱》、《狱中月夜》等革命诗篇,表达了为革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赤胆忠心。敌人不禁感言:“真不愧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刘伯坚在就义前写给亲人的信中说:“弟被俘时,就决定一死以殉主义,并为中国民(族)解放流血”,“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弟为中国革命牺牲毫无遗恨,不久的将来,中国民族必能得到解放,弟的热血不是空流了的。”临刑前,他要求死后葬在梅关,站得高望得远,能看到革命的烈火到处燃烧!他坚信只要革命火种不熄,燎原之火必然将漫天燃起。

  理想信念是产生巨大精神力量的根本源泉。在风雨如晦的革命战争年代,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革命斗争充满生死考验。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苏区军民坚持斗争胜利的根本动力。苏区军民正是始终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信中国革命必定胜利。他们为了追寻崇高的理想、光明的愿景,前仆后继、舍身忘死,奋勇向前。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着“四种考验”、“四种危险”,更需要我们站稳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满怀信心地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前进。

  (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办供稿)

[责任编辑: 王宗]
推荐新闻

 视觉

    版权说明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市民服务投诉热线:0797-812208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 ICP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2023016447号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WWW.NEWS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