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讲】第九十三讲 赣南苏区人民的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第九十三讲 赣南苏区人民的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南苏区人民心怀坚定信念,以极大的革命热情,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义无反顾参战支前,奉献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一是赣南苏区人民踊跃参军扩红,赣南子弟兵成为中央红军的基本力量。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出击赣南时仅有3600多人,1933年秋中央红军发展到了12.7万余人。中央红军的基本力量大部分属赣南籍。赣南240万苏区人口中,参军扩红的有33万余人,参加赤卫队、担架队、运输队等支前参战的有60万余人。仅24万人口的瑞金、23万人口的兴国,分别有11.3万人、9.3万人参军参战支前,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参加红军。在赣南苏区先后组建了兴国模范师、瑞金模范师、红军工人师(中央警卫师)和少共国际师等红军部队。中革军委授予瑞金“扩红突击模范县”称誉;苏维埃中央政府嘉电称赞兴国是“创造百万红军的先驱”。
1934年5月至7月中央苏区扩大红军5万名,实际上仅用60天就超额完成,扩大红军62269名。10月上中旬,在赣南苏区又突击扩红18204名。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8.6万余人中,赣南籍红军就达5万余人,占中央红军总数的65%。中央红军突围转移前夕,还组建了担负中央机关保卫和抬运沉重物资、机器的中央教导师以及5000挑夫组成的运输队和担架队。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赣南苏区人民就没有强大的中央红军;没有赣南苏区人民的倾力支援,就没有红军的胜利突围长征。
二是赣南苏区人民为支援革命战争、发展苏区经济响应认购公债和提供大量军需物资。为支持革命战争和苏区建设,赣南苏区人民积极响应,先后认购苏维埃政府发行的两次革命战争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368万余元,占公债发行总数480万元的7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直属瑞金支行有存款2600万元,长征时全部带走。赣南苏区人民以简陋的作业方式,挖采钨砂上万吨,为红军换回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紧缺的药品、食盐。
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期间,赣南苏区人民群众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为红军提供了大量的军需粮袜和慰劳用品。为保证军粮和物质供应,中共中央号召“立即在群众中开展每人节约三升米捐助红军的群众运动”,号召苏区群众筹集被毯、棉花、衣服等物资支援红军。中央红军长征前短短的5个月,赣南苏区人民节衣缩食、倾其所有,捐献稻谷84万担、被毯2万床、棉花8.6万斤、布鞋5万双、草鞋20万双和军费150万元等。中央红军长征出发过于都贡江时,苏区群众组织大批慰劳队,自发拿出家中所有的门板、木料、寿板(为老人准备的棺材板),架起了5座400多米长的浮桥。
三是赣南苏区人民为创建、巩固和发展中央苏区付出了巨大牺牲。据统计,赣南苏区有名有姓烈士达10.82万人,分别占全国、江西省革命烈士总数的7.5%、43.8%,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烈士倒下。其中,兴国、瑞金有姓有名的烈士分别是23179名、17166名,分别占当年全县总人口的10%、7.15%,在中央苏区全红县中居第一、二位,特别是兴国籍烈士数为全国各县烈士数之首。在赣南苏区涌现了瑞金沙洲坝杨荣显一家“八子参军,壮烈牺牲”、兴国高兴乡邱会培一家12口“全家革命,满门忠烈”、兴国籍烈士李美群“马前托孤、义无反顾”等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事例。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军队实行最疯狂、最残酷的报复性屠杀和前所未有的抢掠焚烧,赣南苏区“茅草过火,石头过刀”,仅据兴国、瑞金、于都、宁都、石城、会昌、寻乌、上犹8个县统计,被国民党杀害的干部群众3.6万余人(其中红都瑞金被残杀的就有1.8万余人),烧毁房屋6.9万间,抢走稻谷9.4万担、耕牛1.1万头,猪9274头、衣服5.3万件,被帐1.6万床、食油20.1万斤、农具12.5万件、银洋44.1万元,许多村庄变为瓦砾废墟,成了“血洗村”、“无人村”、“寡妇村”,多数县至建国初人口还呈负增长。诚如国民党政府在报告书中供述,在“清剿”区内,“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
(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