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讲】第八十四讲 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的成立

第十篇 浴血坚持红旗不倒
第八十四讲 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的成立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撤出中央苏区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在中央苏区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分局(简称中央分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简称中央政府办事处)。10月13日,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在瑞金召开原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各部门留在苏区的主要负责人会议,宣布成立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
中央分局起初由项英、陈毅、陈潭秋、贺昌、瞿秋白等5人组成,后来又增加了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梁柏台、毛泽覃、汪金祥、李才莲为委员。书记项英,组织部长陈潭秋,宣传部长瞿秋白,少共中央分局书记李才莲。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副主任梁柏台,秘书长谢然之(后叛变)。起初,中央政府办事处所设机构与中央政府一样,后来作了调整,将粮食部、财政部、国民经济部与红军供给部合并,成立了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原驻瑞金云石山马道口,10月下旬迁于都宽田石含村和龙泉村,12月底又迁于都黄龙(今黄麟)井塘村。
10月22日,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在于都宽田成立中央军区。项英任司令员兼政委,龚楚(后叛变)为参谋长,贺昌为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区政治部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破坏部、地方游击政治部和秘书处。史犹生任组织部长,李翔梧任宣传部长,袁血卒任破坏部长兼地方游击政治部主任,林中伯任秘书处长。中央军区司令部下设2个科:作战科科长郭如岳,情报科科长严仲。中央军区设有卫生部,王立中任部长。
此外,中央政治局还决定了留在中央苏区的中央高级干部名单。党中央各机关和中央政府各部门以及各省委、省苏机关留在中央苏区的人员,事先由中央政治局常委确定了留人的原则,属于省委、省苏机关的干部,由各省委决定报中央批准;党中央机关、政府、共青团、工会等,由各单位的党团负责人和行政领导决定后报中央批准;红军部队留人由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决定后报中央批准。
留在苏区的部队有红军独立第二十四师、一些独立团和地方游击队,加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红军伤病员,共3万余人。红二十四师师长周建屏,政委杨英,政治部代主任袁血卒,下辖七十、七十一、七十二团,约2000人。留下的独立团是:归中央军区直接指挥的独立三团、七团、十团、十一团、十五团、十六团,江西军区的红一、二、三、四团;赣南军区的独立六团、独立十四团和军区教导营,杨殷军分区的独立十三团,福建军区的独立八、九团,闽赣军区的独立十二、十七、十八、十九团及各县独立营(团)、保卫队等。
中央规定中央分局除领导中央苏区外,同时领导湘赣、湘鄂赣、赣东北和闽北苏区的游击战争。中央军区则直接指挥江西、福建、闽赣、赣南、闽浙赣(闽北分区在内)5个军区。中共中央赋予他们的任务是掩护红军主力转移,保卫中央苏区,开展游击战争,扰乱敌人的进攻,准备将来配合红军主力,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反攻,恢复和扩大中央苏区。为此,中共中央于10月8日发出了给中央分局关于开展游击战争的《训令》,中革军委也颁布了由毛泽东主持编写的长达2.6万字的《关于游击队动作的指示》,对苏区游击队的组织、任务、游击战术、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及游击队的政治工作等问题,作了规定,并划定瑞金、会昌、于都、宁都4个县城之间的“三角地区”,为最基本的地区和必须最后坚守的阵地。
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采取有力措施,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突围转移。红二十四师奉命在长汀之南阻击东路河田之敌前进;江西军区所属独立团阻击北路之敌前进;10月16日,独立三团赶到兴国南部接替五军团防务,与独立十三团一起,阻击兴国之敌;独立七团阻滞石城之敌;以赣南独立六团配备一部分工作人员随红军主力后跟进,以保证红军主力在突围转移时的伤病员安置和后方运输工作,同时利用这一机会恢复和发展赣粤边广大区域的工作。同时,严格保守秘密,制造假象迷惑敌人,中央政府的全套机构都被保留下来,各部门、各机关仍然保持原来的名称;被留下来的各部门负责人,继续照常领导各部门的工作。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制度仍照旧执行。《红色中华》报继续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的名义正常出版,宣传内容仍是扩红、征收公粮、优待红军家属等。对外也没有公开宣布成立了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这些措施,有效地迷惑了敌人。到10月底,北路敌人才确知红一方面军已突围西进。东路敌人到11月上旬,还以为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机关仍在中央苏区。蒋介石直到11月中旬才彻底弄清楚红一方面主力西移的战略意图。
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在强大敌人的包围下,坚持在中央苏区领导红军和群众,同敌人斗争了5个多月,直到1935年2、3月间,才根据遵义会议后党中央的指示,指挥被围困在于都南部的红军部队突出重围,分散到各地开展游击战争。在5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打击和牵制了国民党近20万军队,为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安全突围转移,为保卫革命胜利果实、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作出了重大贡献。项英、陈毅突围到信丰油山后,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领导赣粤边游击战争。他们曾多次试图同闽西南、闽赣边和湘赣边的红军游击部队取得联系,但终因环境险恶,未能联系上,不能实现对这些地区游击战争的领导。3年中,项英、陈毅一直以中共赣粤边特委的名义领导工作。1937年9月,项英、陈毅到达南昌同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谈判合作抗日事宜,这时才恢复使用“中央分局”的名称,并且以中央分局的名义同南方各红色游击区域联系,传达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着手将南方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37年12月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成立后,就不再用“中国共产党中央分局”的称呼了。
(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办供稿,陈安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