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讲】第七十二讲 中央苏区的肃“AB团”运动

第八篇章 中央苏区的曲折发展
第七十二讲 中央苏区的肃“AB团”运动
在第一次反“围剿”之前,为了巩固中央苏区后方,准备更有力地迎击敌人,赣西南党的组织和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曾根据中共中央多次关于清除混进革命队伍内部的地主、富农和“AB团”(“AB团”是1926年冬北伐军攻克南昌后,蒋介石指使陈果夫授意段锡朋、程天放等人在南昌成立的反革命组织。“AB”是英文Anti—Bolshevik的缩写,即反布尔什维克。其目的是反对共产党,夺取江西省领导权。1927年4月2日共产党领导南昌的群众给予严重打击,该反革命组织即行解体。)等反革命分子的指示,于1930年上半年在赣西南地区的党和政府中开始进行肃清反革命分子的斗争。
这场斗争在一段时间内,虽然清除了一些反对革命的地主、富农分子,但也错杀了许多被误认为“AB团”成员的同志。1930年12月,总前委根据一些人在逼供下的假口供,派人到红二十军抓捕“AB团”分子。红二十军少数领导人眼看自己也将被错定为反革命并遭受逮捕,对这种做法抱有极大的怀疑和不满,乃于12月12日带领部队到富田,包围当地苏维埃政府,释放被错捕的近百名同志,提出分裂红一方面军领导的错误口号,并将全军拉往赣江以西地区。这就是震惊一时的富田事变。
以项英为代理书记的苏区中央局,一方面指出发动富田事变是严重错误的,另一方面采取解决党内矛盾的方法,动员红二十军回到赣江以东。但是,在1931年3月28日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富田事变的决议》后,负责处理此事的领导机关更加错误地认定富田事变是“AB团”所进行的“反革命行动”,逮捕并杀害了红二十军大部分排以上干部,使本来正在得到纠正的肃反严重扩大化错误又发展起来。随后,还在闽西加紧进行反对“社会民主党”的斗争,处决了许多被误认为是“社会民主党”成员的同志。闽西苏区肃“社会民主党”斗争波及到瑞金苏区,全县以所谓“社会民主党”罪名被杀害的共435人,其中县委、县苏政府部长以上的领导干部28人,区委、区苏政府和乡级党政领导干部77人,一般干部273人。
从1931年下半年开始,中共中央发出反对肃反中的“简单化”和“扩大化”的指示。1931年12月底,周恩来到达中央苏区瑞金,正式就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职务。还在上海党中央工作时,周恩来就已觉察到中央苏区肃反扩大化的错误,曾对此作过一些指示,对纠正肃“AB团”的错误起了积极的作用。到达瑞金后,他立即召开苏区中央局会议,着手纠正肃反中的错误,并于1932年1月7日主持通过《苏区中央局关于苏区肃反工作决议案》,严厉批评中央苏区乱肃“AB团”的错误。决议案还批评苏区肃反机关在对“AB团”的处置方法上犯了简单化的错误;批评肃反组织“竟形成了超党超政权的独裁机关”,并指出这种独断专行的错误行为,是酿成肃“AB团”运动日益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会后,周恩来通过苏区中央局采取措施,防止中央苏区肃反扩大化的趋势。第一,处分滥用肃反大权的李韶九,给予他留党察看6个月的处分。第二,制定防止肃反扩大化的有效措施,如规定在党内不准随意将犯了错误的同志定为反革命,规定区别对待、宽大处理的政策界限,强调加强组织纪律的重要性等。第三,颁布法律条例,系统地建立各级保卫机关,成立法院、法庭、裁判部,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审判制度,使刑讯逼供、草菅人命的肃“AB团”运动逐渐走向终结。
当然,纠正中央苏区肃“AB团”错误,也还存在着不彻底性。1932年1月7日通过的决议案中,仍然肯定过去反“AB团”斗争是正确的、是绝对必要的,一再强调如果不严厉地进行反“AB团”、“社会民主党”、“改组派”的斗争,就是极严重的取消倾向,是右倾。这个决议案在批评肃反中心论的同时,又强调“要加紧反AB团,反社党,反改组派,反取消派,反右倾的思想斗争与教育工作”。
然而,1933年1月博古等“左”倾领导到中央苏区后,却全面否定周恩来主持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条例和制度,人为地把反逃兵斗争、查田、查阶级同肃反运动混淆一起,在革命队伍内部制造了“残酷的阶级斗争”,使肃“AB团”的错误又恶性发展。3月15日《关于镇压内部反革命问题》(第二十一号训令)的发布,使司法程序上由先奏后斩转为先斩后奏。这是肃反政策的一个重要变化。从此,曾一度被制止的乱捕滥杀现象又在苏区重新出现。1933年6月中央苏区开展大规模查田运动后,又将肃反与查田纠缠在一起,使肃反扩大化错误进一步蔓延,削弱了革命力量。
1933年10月,国民党50万大军发动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在残酷激烈的反“围剿”斗争中,密切注视暗藏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是完全必要的,但“左”倾领导者却夸大敌情。更为严重的是,由工农检察部发动和领导的“检举运动”,也同肃反搅在一起,一批又一批的“阶级异己分子”、“消极怠工分子”、“动摇妥协分子”相继被揭发检举出来,统统作为“AB团”分子、“反革命分子”消灭。长征后留守苏区的中央分局仍继续执行“左”化肃反政策。这种混淆敌我的肃反扩大化错误,打击了一大批党的干部,伤害了无辜的同志,脱离了人民群众,同时也孤立了自己。
中央苏区肃“AB团”运动,是严重臆测和逼供的产物,混淆了敌我,造成许多冤案、假案、错案,教训是非常深刻的。这场肃反斗争在全国各苏区开展,都程度不等地犯有严重扩大化的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极大危害。这种错误的发生,是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左”倾错误指导直接相关的。在剧烈的革命斗争中,敌人总是想方设法企图从内部来破坏革命,党和红军坚持肃反斗争是必要的。但是,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阶级斗争非常复杂,广大干部缺乏同隐蔽的敌人进行斗争的经验,党的政策也不完善,有的地区的领导者又有严重的主观主义和军阀主义倾向,因而肃反工作中的错误就严重地发展起来,造成了令人极其痛心的损失。在肃反中被错杀的同志表现了至死忠诚于党、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崇高革命精神。后来,他们陆续得到平反昭雪,并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和纪念。
(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办供稿,陈安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