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客家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栏目 > 党史百讲

【党史百讲】第六十九讲 中央苏区机关党的建设

2012-11-17 10:36    来源: 中国赣州网
关注客家新闻网

  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中央苏区相继设立了中共中央机关党总支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党总支,并在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创造了许多鲜活的经验,成为机关党建史上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为加强对苏维埃区域的领导,于1931年1月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局从上海迁至瑞金后,与中共苏区中央局合并,组成新的中共中央局。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前后,正式以中共中央名义指导全党工作。

  1931年12月,周恩来抵达瑞金,正式主持中共苏区中央局的工作,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党的工作得到重视和发展。1932年5月,邓颖超由上海进入瑞金,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宣传部、组织部干事。1932年7月、8月间,邓颖超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长、中央机关党总支书记。1932年8月5日和8月13日,邓颖超同志在中共苏区中央局组织部刊物《党的建设》接连发表《什么是中心支部与模范支部》和《瑞金城区党员大会经验与教训》两篇文章,以中央机关总支书记的身份,指导并开展中央机关党的建设。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成立中共中央后,邓颖超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政治局秘书、中央机关总支书记。1933年,邓颖超曾在瑞金沙洲坝下肖村办公,1934年7月迁至瑞金云石山,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

  1934年1月“二苏大会”后,谢觉哉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秘书长、中央政府机关党总支书记。1933年4月,谢觉哉曾在瑞金沙洲坝元太屋办公,1934年7月迁至云石山,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中央政府机关党总支的成立,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领导政府机关党的工作的总支部,开创了我党政府机关党的工作的先河。

  随着中央苏区的不断发展和中央机关、临时中央政府机关党总支的先后设立,中央苏区机关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发展。

  建立健全基层支部。当时中央机关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党的基层组织有中央局支部、全总中央执行局支部、工农通讯社支部、工农剧社支部、反帝拥苏总同盟支部、互济总会支部、邮政总局支部、粮食调剂局支部、店手工业支部、中央招待处支部、劳动部支部、中央兵工厂支部、中华钨矿公司支部、中央被服厂支部、国民经济部支部等多个支部。在各级苏维埃政权和群众团体中工作的共产党员,都单独或联合建立了党支部。苏区的国家工厂企业(主要是军工企业、邮政、合作社、国家银行、造币厂)等也单独建立了党的支部)。

  加强支部干事会建设。按照六大党章规定,党支部设支部干事会,由支部选举3人或5人组成。1933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局组织部部长的任弼时在湘、赣两省组织会议上强调:“支部干事会组织,以后要扩大与改变分工制度,原则上分工要细,每人要负责一件具体工作,并实行个人负责制。”“人数较多的支部,干事会可由9人至11人组织之,干事的分工可如下:(必要时可增减)支部书记、副书记、工会工作干事、军事工作干事、群众宣传鼓动干事、党员教育干事、妇女工作干事、贫困工作干事、统计调查收党费干事、苏维埃工作干事、青年工作干事。”随着党员的发展和干事会人数增多,新成立的支部干事会,既做到责任明确,又吸收更多的党员来参加支部领导工作;既健全和加强了支部的领导力量,也培养和锻炼了党员干部。

  开展支部改造运动。为建立、健全坚强有力的支部,从1932年起,中央苏区每年开展一次“支部改造运动”。即每年都组织发动支部全体党员,对本支部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检查,发现缺点错误,制订整改措施;对支部领导成员进行民主评议,在评议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洗刷不合格的干部,提拔新的能力强的同志担当领导,以此提高支部的整体水平,密切支部与群众的联系,巩固党的领导。

  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当时,中央苏区各基层党组织十分重视支部生活和制度建设,要求党支部建立三个方面的制度:一是会议制度。规定“支部委员会每七天开会一次。支部下有支分部而且有干事会组织者,每七天开会一次。小组会每五天开会一次,支部党员大会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等;二是党费收交制度。中共苏区中央局组织部于1931年3月规定:“党员每月交党费铜元5枚,每月底向党小组长或支部干事会交纳,连续3个月无故不交党费作自动脱党处理,予以除名”等;三是工作报告制度。支部要定期向上级报告工作等。这些制度,确保了当时支部生活的正常开展。

  建立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1932年夏,中共苏区中央局组织部提出,“建立中心支部与模范支部,以先进支部带动一般和后进支部”。邓颖超同志在1932年8月5日出版的《党的建设》第三期发表《什么是中心支部与模范支部》一文中,对中心支部与模范支部的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要利用模范支部和小组的经验去指导一般的和落后的支部,从模范支部和小组征调干部,组织突击队去加强和突击落后支部的工作。对模范支部大力宣传和表彰,以扩大影响和全面推广,推动党支部建设的全面提高”。

  开展工作竞赛。中央机关党总支经常组织支部与支部之间的竞赛,订立竞赛条约,定期检查评比。竞赛的主要内容有:发展多少党员(成分性别亦要规定),动员多少人当红军,派几个党员到红军学校政治队,派几个人到白区工作或其他地方工作,支部中要产生多少积极分子,还有优待红军家属、开展节约运动情况等。这种竞赛活动,开展面广,声势浩大,效果显著,大大地促进了支部各项工作的进展。

  加强宣传工作。中央苏区时期相继创办了《斗争》、《红色中华》等党的机关报刊。1933年初,张闻天把《实话》与《党的建设》合并为《斗争》,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创刊于1931年12月11日,开始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1933年起改为中共中央局、苏维埃中央政府、全总执行局、少共中央局的联合机关报。这些报刊,见证了当时机关基层组织的建立、发展和壮大,记录了很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宝贵经验和有益探索。

  举办各种训练班。中央苏区时期,为使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支部成员提高素质和领导能力,经常举办各种支部训练班、干事训练班和党员流动训练班等。仅1933年,中央机关党总支举办支部委员会训练班共3次,培训200余人;举办支部流动训练班5次。

  中央苏区时期机关党的建设,为我党做好机关党建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党和苏维埃政府的纲领、路线、方针的宣传者,成为苏维埃运动的组织者,成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推动者,成为苏区精神的创造者。中央苏区时期的机关党建工作,对于红色政权的巩固、苏区的发展,以及战争环境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共赣州市直机关工委供稿,市直机关工委杨星华执笔)

[责任编辑: 王宗]
推荐新闻

 视觉

    版权说明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市民服务投诉热线:0797-812208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 ICP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2023016447号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WWW.NEWS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