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客家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栏目 > 党史百讲

【党史百讲】第六十七讲 苏区干部好作风

2012-11-15 16:51    来源: 中国赣州网
关注客家新闻网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开辟、创建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以瑞金为首都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并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精心培育形成了为苏区人民交口称赞的苏区干部好作风。

  “苏区干部好作风”内涵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关心群众生活、执政为民的作风;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作风;模范带头,争创一流工作的作风。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首义

  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是苏区干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也就是我们党后来倡导和坚持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毛泽东是这一优良作风的最早倡导者和忠实实践者。在毛泽东的教育和影响下,苏区红军和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策略和工作方法,从而在保卫苏区和建设苏区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土地革命初期,我们党内许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俄革命、建设经验教条化、神圣化,不顾中国国情和革命根据地实际情况,照搬照套,在讨论问题时,开口闭口“拿本本来”,对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决议,不论正确与否,一味盲目执行,结果闹出许多乱子。脱离中国实际的机会主义、盲动主义错误日益严重。

  毛泽东对党内盛行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深恶痛绝,坚决反对。1930年5月,他在赣南苏区寻乌县做了著名的“寻乌调查”之后,写下了《调查工作》一文,即著名哲学著作《反对本本主义》。文章深刻阐述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在我们党内首次提出了“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他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他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要靠他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而“共产党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斗争的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那些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乐观的头脑的同志们,以为现在的斗争策略已经是再好没有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胜利,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这些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在文章中大声疾呼:“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在毛泽东的大力倡导和模范作用下,在中央苏区逐步形成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关心群众,执政为民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核心

  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苏区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苏区军民建立和保卫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发展工农业生产,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实行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提高了生产水平,改善了人民生活。这些都是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

  早在1929年1月,红四军向赣南进军时,就明确宣布:“红军宗旨,民权革命”“共党主张,极为公正:地主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增加工钱,老板担任;八时工作,恰好相称;军队待遇,亟须改订;发給田地,士兵有份。”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建立和发展了工农红军;创建和保卫苏区;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直至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实行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领导苏区人民发展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所有这一切都是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宗旨。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反复告诫苏区的党员和干部:“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一定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但是,怎样才能动员人民群众参加和支持革命战争呢?毛泽东说:“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当然不能。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苏区党和苏维埃工作人员,以及广大红军指战员,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牢记毛泽东的教导,自觉地、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处处为群众着想,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因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交口称赞。

  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本色

  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生活上低标准,工作上高要求,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重要体现。苏区干部虽然掌握着党和政府各方面的权力,但始终与群众艰苦与共,患难相依,“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没有一点特殊,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中央苏区斗争时期,处于战争年代,加上国民党经济封锁,物质生活艰苦到何种程度,可想而知。那时,尤其是1931年以前和1934年,根据地严重缺粮。苏区人民以红薯、青菜充饥,节约粮食支援前线。布匹匮乏,衣着紧张,寒冬腊月,很多人身穿单衣。没有盐吃,只好发动群众收集老墙土、地脚泥,弄到锅头里熬硝盐,又苦又涩,难以下咽。长时间吃不到肉食品,菜碗里看不到油花。

  苏区时期担任少共中央局宣传部部长的刘英回忆说:苏区时期的生活是很艰苦的。吃菜,就是晒的笋干,还有莴麦叶子,没有油,也没有盐,规定一个人一个蒲包,每个人几两,写上牌子,你一包我一包,都写着名字,非常艰苦。

  但是,艰苦难不倒共产党人,难不倒苏区军民。面对如此菲薄的物质生活和艰苦的斗争,全体党员、干部,全体人民群众,没有怨言,没有灰心,而是时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建立、苏区得到巩固后,各级苏维埃干部的工作、生活条件稍微有所改善,但仍然异常艰苦。当时,从中央政府主席到乡村干部,除少量技术人员外,大家都没有薪饷,只有少量伙食尾子。1934年春,为了克服困难,节约经费,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和中央土地部副部长胡海等高级领导干部,带头不要公家发伙食费,自己从家中背米到机关吃。在他们的带动下,家住苏区的本地干部,都自觉地回家背米背菜吃。苏区山歌中唱的“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那是实实在在的事。

  苏区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还体现在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创建和苏区各项事业的创建发展上。赣南、闽西本是个偏僻闭塞、经济社会落后的山区。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经过4年的艰苦奋斗,就在这样一个偏僻落后的地区,开辟创建了一个有8万多平方公里、450余万人口的中央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苏区的工农业生产、财政、金融、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无不是在条件极差、基础极为薄弱的情况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苏区的干部群众就是这样,不管多么艰苦,他们的革命意志不仅摧不垮,反而磨练得更加坚强,因为他们坚信困难一定会过去,革命一定能成功。“物到极时众必变”“严冬过尽绽春蕾”。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党、苏维埃和红军的各级干部,自觉地保持了廉洁奉公的优秀品格。由于苏区共产党人和苏维埃工作人员传承了中华民族历来勤劳朴素、克己奉公的美德,自觉地保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央苏区这块红土地上的苏维埃政府,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政府。

  模范带头,争创一流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突出表现

  在工作上模范带头,勇于开拓创新,人人争创一流,是苏区干部的崭新风貌,也是团结和带领群众勇攀高峰,创造第一等工作的关键因素。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事情和完成的革命任务,干部和党员首先做到,做群众的表率。在苏区干部的组织和带领下,苏区军民团结一心,在保卫和建设根据地的各项事业中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

  苏区时期,上至中央政府主席、副主席,下至区、乡苏主席和村代表主任,在各种革命任务面前,都能模范带头,以身作则。在基层,表现最突出的是兴国县的干部、党员。他们制定了党员和干部十带头制度:(1)政治学习带头;(2)军事训练带头;(3)执行勤务带头;(4)参军参战带头;(5)遵纪守法带头;(6)购买公债带头;(7)节省粮食带头;(8)发展生产带头;(9)移风易俗带头;(10)优待红属带头。同时提出要成为“四个模范”,即:扩大红军的模范,土地革命的模范,干部作风的模范,经济文化建设的模范。

  兴国县苏维埃干部以自己模范带头的行为,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奋力拼搏,在扩大红军、支前参战、慰劳红军、优待红军家属、合作社运动、推销公债、粮食动员、节约运动、生产运动和教育工作等十个方面,都成为苏区的模范,成为苏区创造“第一等的工作”的典型。

  兴国模范县的工作,受到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作总结时,表扬说:“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毛泽东还题写了“模范兴国”四个字,赠送给兴国的同志们,以资鼓励。

  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在苏区革命岁月的继承和发扬,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苏区革命斗争中示范和表率的结果,更是广大苏区干部执着追求的结果。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人文道德和精神血脉的传承和发扬。它充分反映了苏区军民的崇高理想与执着追求,是苏区精神的重要体现,是苏区广大党员、干部和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座彪炳千秋的丰碑。

  (市委党史办供稿,胡日旺执笔)

[责任编辑: 王宗]
推荐新闻

 视觉

    版权说明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市民服务投诉热线:0797-812208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 ICP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2023016447号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WWW.NEWS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