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客家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栏目 > 党史百讲

【党史百讲】第五十五讲 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的发展壮大

2012-11-06 07:51    来源: 中国赣州网
关注客家新闻网

在创建和巩固、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斗争中,主力红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地发展壮大。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向赣南游击时,全军只有3600余人、1100余支枪。在游击赣南、闽西的最初2个月,因敌人围追堵截,损失600余人、200余支枪。1929年4月初统计,全军仅剩3000余人。后来随着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创建,红四军连获战斗胜利,缴获增多,根据地革命青年纷纷加入红军,使部队逐渐发展壮大。1929年6月初统计,全军有3个纵队4500余人、2000余支枪。1个月后发展到4个纵队、6000余人。

1929年2月初,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从井冈山突围游击到赣南时,仅剩280余人。4月1日,红五军与红四军在瑞金再次会合,又恢复到约800人。5月,红5军返回湘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争,至同年冬,全军发展到3100余人。

1930年,红军主力部队大发展。这年1月,赣西、赣南地方武装合编新成立红军第六军(后改称红三军);6月,赣西南地方武装又合编新成立红军第二十军,;赣南地方红军也于7月和11月先后合编成立红军第二十二军、第三十五军。闽西地方武装于1930年3月合编成立红军第九军(后改称红十二军),6月又新成立红军二十一军。1930年6月19日,在闽西的长汀城宣告组建红军第一军团(初称红军第一路军),总指挥朱德、政治委员毛泽东,参谋长朱云卿,政治部主任杨岳彬,经理处处长先后为宋裕和、杨立三。并将原中共红四军前委改为中共红一军团前委,书记毛泽东。红一军团辖有红三军(原红六军),军长黄公略,政委蔡会文,后周子昆、高自立,参谋长先后是周子昆、陈奇涵、张锡龙,军需处长范树德;红四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彭清泉,参谋长曾士峨,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林野,政治部主任谭政,及红二十军、红二十二军,全军团2万余人。在湘赣边活动的红军部队也有大发展。1930年6月新成立红军第八军。6月下旬,在湖北大冶、阳新边界之刘仁八组建成立红军第三军团,军团总指挥(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滕代远,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经理处长周玉成。下辖红五军,成立初期军长、政治委员和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分别由彭德怀、滕代远和邓萍、袁国平兼任,1930年8月红一方面军成立后,军长由邓萍兼任,政治委员张纯清,政治部主任吴溉之;红八军,军长李灿,后邓乾元,政治委员邓乾元,后为袁国平;红十六军,军长胡一鸣,后孔荷宠,政治委员李楚屏,后黄志竟,参谋长余发明,政治部主任吴天骥,全军团共1.5万余人。1930年8月23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镇胜利会师,组成红军第一方面军,由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滕代远任副总政治委员,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杨立三任副官长兼经理处长,总兵力约4万人。

从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经过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总人数有所减少,下降至约3万人。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宁都起义后,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军团总指挥季振同,政治委员肖劲光,副总指挥董振堂,参谋长赵博生,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下辖第十三军,军长董振堂兼,政治委员旷珠权,参谋长邓友毅,政治部主任李翔梧;第十四军,军长赵博生兼,政治委员黄火青;第十五军,军长黄中岳,政治委员左权,红军主力人数又发展到约5万人。此后,中央苏区连续不断地开展扩红运动,大批工农子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红军中。1932年7月,组建红军新编第二十一军、第二十二军,1933年2月又在于都新成立红军第二十三军。各军区地方红军部队也迅速发展。1933年6月中央苏区红军部队总人数发展到12.1万余人,其中红一方面军主力共73382人,地方红军部队47000余人。1933年7月至1934年9月,中央苏区红军又相继组建红军第七军团、第九军团和第八军团。经过第5次反“围剿”斗争,红军虽然遭受重大损失,仍拥有10万余兵力。其中参加长征的主力红军86859人,留在赣南坚持游击战争的独立师、团共16000余人。

在创建、巩固和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中,红军不仅数量增加,在兵种构成和武器装备方面,也得到发展和改善。1929年初红四军初入赣南时,只是单一的步兵,其中约60%的人是徒手兵,手中没有枪支,全军仅有少量的水旱机关枪和数门迫击炮。通讯联络手段十分落后,连电话机也没有一部,更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随着根据地的建立和红军在战场上缴获的增多,红军部队的质量不断改观。1930年秋,以参军的安源煤矿工人为主建立了红军第一支工兵部队。随后,又建立了炮兵部队。通讯兵部队也初步组建起来,有线电话逐步装备到团、营一级,无线电收发报机也装备到军和独立师一级。随着根据地的巩固、扩大和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红军的后勤保障系统也逐步健全和完善,红军战场弹药等物资供应基本得到保障。

红军的战斗力不断提高。1929年2月11日红四军在大柏地一次歼敌800人,算是当时最大的胜利。到1930年2月下旬的吉水水南战斗时,红四军和红六军一纵队联合作战,一举歼敌一个旅,俘敌1600余人,缴枪3000余支。1930年10月以后,红军基本上实现了由游击战向带游击性运动战的转变,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敢于面对10万乃至30万敌军作战,能进行一次全歼国民党军两个旅近万人的大规模战斗,夺得第一、二、三次反“围剿”胜利,共歼敌7万余人,缴获各类武器5万余件。第四次反“围剿”时,红军两次战斗歼敌近三个师,俘敌2万余人。除了善打运动战、伏击战外,红军还进行过城市攻坚战尝试,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经受了阵地战的严峻考验,积累了这方面的丰富经验。

更为重要的是,在创建、巩固和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中,毛泽东、朱德等红军统帅们总结创造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军队建军原则和红军的战略战术思想,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伟大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市委党史办供稿,胡日旺执笔)

[责任编辑: 王宗]
推荐新闻

 视觉

    版权说明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市民服务投诉热线:0797-812208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 ICP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2023016447号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WWW.NEWS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