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客家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栏目 > 党史百讲

【党史百讲】第四十讲 红军西路军在犹崇地区的活动

2012-10-28 10:13    来源: 中国赣州网
关注客家新闻网

1932年3月20日,按照中革军委的部署,红军西路军在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下,从赣县江口出发,经信丰、南康贤女埠、大余新城、崇义的杨眉寺,于4月12日抵上犹,总指挥部14日到达上犹营前。

赣南西河地区的上犹、崇义两县,自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党组织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崇义县1928年5月和1929年11月先后两次建立中共县委。上犹也建立了中共区委。为统一上犹、崇义两县革命斗争的领导,后来又成立了中共上崇县委。1930年5月,赣南中共西河行委派出干部到上犹、崇义地区加强领导力量,组织两县农民武装暴动,成立了上犹革命委员会和崇义县暴动大队。暴动受挫后,两县党组织将一部分暴动骨干组织起来,成立了崇犹游击大队,有120余人。1930年冬,该游击大队发展为西河红色警卫营。

1931年2月11日,邓小平、李明瑞率红七军五十五团千里转战来到崇义,帮助崇义建立了20多个乡的红色政权,并成立了崇义县革命委员会,派出军事干部并拨出枪支加强了西河红色警卫营,使犹崇边界红色区域得到巩固和发展。1931年4月,原在信丰活动的中共赣南特委(由赣南行委改组成立)改称中共赣西南特委西河分委。同年6月,西河分委机关从信丰迁驻上犹营前镇,使以上犹营前为中心的西河地区革命斗争迅速发展,上犹江两岸苏区连成一片。崇义、上犹两县都开展了分配土地的斗争,相继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1931年10月起,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的指示,赣南西河地区划归新成立的湘赣省领导。1931年11月,根据中共湘赣省委指示,撤销了中共西河分委,在上犹营前下湾村成立中共上犹中心县委,负责领导上犹、崇义、信丰、南康、大余和万安、泰和两县河西苏区党组织。中共上犹县委也撤销,上犹各区、乡党组织直属中心县委领导。崇义、上犹、南康等县地方武装也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九师四十三团。红军攻打赣州期间,红一军团第四军部署在信丰、南康、大余、上犹间活动,争取了这些地区群众,建立了许多赤色政权,并于1932年2月25日撤销上犹中心县委,成立了中共西河特委。

红军西路军的到来,大大地增强了犹崇苏区的革命力量,当地军民欢欣鼓舞,革命斗争热情空前高涨。在地方革命武装的配合下,红军西路军首先集中兵力狠狠地打击了河西地区的地主豪绅、靖卫团和反动民团。4月下旬,为了使崇义苏区与湘南新苏区联成一片,西路军总部决定向崇义推进,首先攻占通往汝城的交通要道——文英圩。

当时驻守文英圩的是国民党汝城县保安团,团长胡凤璋,约有500余人枪。胡凤璋部原为活动在湘赣边界打家劫舍的土匪武装,后被国民党改编,对这一带地形十分熟悉,而且具有较强的战斗力。4月22日拂晓,担负攻占文英圩任务的红五军第三师在地方游击队、赤卫军千余人的配合下,分四路迂回包围文英圩,当晚攻入圩内,与敌战至次日,炸毁敌人最后据守的真君庙,共打死打伤敌人100多人,活捉敌营长焦钊炎,缴获重机枪2挺、长短枪450余支。战斗结束后,红五军分两路向汝城进发,追歼胡凤璋保安团。5月1日,红军在地方游击队的配合下,向汝城县城逼进,驻守在汝城县城的胡凤璋保安团惊恐万分,星夜退缩西乡马桥下湾村,一面向粤敌陈济棠告急求救。5月3日,红军将敌包围在下湾村,随即全面出击,猛攻敌阵,占领下湾村。随后,红军又围困退守在上古寨老巢的胡凤璋团部,并发起数次猛攻。红军西路军的行动,震惊了湘,粤、赣三省敌军。湘敌何键急派二十八军2个师驰援汝城,粤军陈济棠也派3个旅急赴汝城;赣敌刘绍光部也骚扰赣南,有合击红军西路军的迹象。根据敌情变化,红军西路军从汝城下湾村撤围,返回犹崇苏区。

红军西路军进入河西苏区后,在打击敌人的同时,特别注意扩大红军部队。上犹、崇义征集志愿兵各400人、遂川也征集志愿兵200人加入红三军团。原先活跃在犹崇地区的红军独立第九师四十三团也编入红三军团。在扩大红军的同时,地方武装也迅速发展壮大。西路军总指挥部和中共河西道委决定把崇义游击大队、上犹游击大队和赣南游击大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十二师,并从部队派出有经验的干部叶长庚任师长,魏桓任政委。此外,还帮助组建了崇义游击大队和独立十二营及上犹独立第二团。各县、区、乡赤卫军也得到扩大。在扩红热潮中,苏区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参战,仅5月份,就扩大红军近千人。

根据苏区中央局的指示,红军西路军进入河西苏区后,对当地党组织进行了整顿和充实,进一步健全了组织机构。1932年4月17日,在上犹县营前成立了中共河西道委。道委领导上犹、崇义、南康、遂川及赣县、万安、泰和河西的苏维埃区域,隶属于湘赣省委,在未与湘赣省委建立交通联系之前,由红三年军团政治部指挥。道委书记初为贺昌,后由陈葆元接任。中共河西道委成立后,首先大力加强了犹崇苏区党组织的建设,对所属各级党组织进行了思想上、组织上和制度上的整顿、改造,使上犹苏区党员的精神面貌有了新的转变,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提高。中共河西道委还从红军和地方党组织中选调一批有地方工作经验的同志,共同组成9个工作团,分别派到上犹、崇义、南康及湖南汝城、桂东等地,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组织群众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发展农业生产,沟通赤白贸易,开展经济文化建设。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当地革命力量的发展,苏维埃区域迅速扩大。到1932年6月,整个河西苏区共辖有10个区,人口达13万,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期间,中共河西道委还在上犹县营前召开了上犹、崇义两县苏维埃政府执委会联席会议,研究加强区乡苏维埃政权建设问题,会后还建立了营前苏维埃政府。

(市委党史办供稿,胡日旺执笔)

[责任编辑: 王宗]
推荐新闻

 视觉

    版权说明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市民服务投诉热线:0797-812208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 ICP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2023016447号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WWW.NEWS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