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讲】第二十八讲 国民党军的第三次“围剿”与苏区军民的反“围剿”准备

第二十八讲 国民党军的第三次“围剿”与苏区军民的反“围剿”准备
由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指挥的第二次军事“围剿”,比鲁涤平指挥的第一次“围剿”败得更惨。于是,蒋介石恼羞成怒,在责骂部下无能的同时,决定亲自出马,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
1931年6月6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将士书》,叫嚷“于最短期间,清除‘共祸’”,发誓将“以身许国,不能成功,誓当成仁”,表示若“剿匪”成功,他将“解甲归田”等等。6月21日,蒋介石到南昌。25日,任命了各路“剿匪”军头目,并自任总司令。26 日,他前往豫章公园中山纪念堂悼念被红军打成重伤死去的第五师师长胡祖玉,并在南昌行营宴请各路“剿匪”军将领,以励士气。
蒋介石这次调集的兵力共23个师又3个旅,约30万人,其中的第六、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四等5个师10万人,是他的嫡系部队,也是这次“围剿”的主力。蒋介石将兵力分成左翼集团军和右翼集团军。左翼集团军由何应钦兼总司令,驻抚州,下辖有7个师,从南城方面向赣南苏区进攻;右翼集团军由陈铭枢任总司令,驻吉安,下辖也有7个师,从永丰、吉安、乐安方向进攻赣南苏区。另以1个师和1个攻城旅组成总预备队,位于临川地区,准备随时加入进攻作战。还配备有空军第一、第三、第四、第五、第七队分驻南昌、樟树、吉安等机场,支援左右集团军作战。除此之外,还有8个师2个旅担任后方守备和防堵红军东进。
为驱使各路“围剿”军进攻红军和苏区,蒋介石还采用法西斯手段,在其军中实行“连坐法”,严厉规定:师长未退,旅团长先退者,杀无赦;旅长未退,团长营长先退者,杀无赦。以此类推。他还严督各县县长为其卖命,宣布凡“闻警弃城,希图苟全性命的县长,一经查获,必处极刑。他还企图用“离间计”挑拨红军内部关系,委任红三军军长黄公略的堂叔父黄汉湘为“宣抚使”,派黄公略同父异母大哥黄梅庄带着劝降信潜入苏区策反黄公略,被彭德怀拿获处决。
7月1日,蒋介石在南昌行营发布总攻命令,督促各路部队“长驱直入”,妄图由北往南直捣赣南,一举将红军主力消灭在赣南。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迫使国民党军队退出苏区转入防御。此时,军阀之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红一方面军总部乘红军大获全胜之声威和敌军暂取守势的机会,决定全军转入攻势作战。1931年6月2日,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在建宁召开第六次会议,对红军的攻势作战作出部署:第一期向建宁、黎川、泰宁及其以北地区发展,威胁临川、南昌,以促使两广军阀向湖南进兵;第二期向江西南部发展,为下一次反“围剿”建立巩固的后方;第三期向赣西发展,打通湘赣苏区联系。攻势作战的任务主要有7项:(1)建立游击队;(2)分田;(3)建立政权;(4)建立党、团组织;(5)筹款;(6)开展军政党的训练;(7)扩大红军。进攻区域分为工作区和筹款区两类:工作区要分配土地,建立政权;筹款区只打土豪,宣传发动群众,但暂不分田,不建立政权。
6月上旬,红一方面军主力按照第一期计划分头进入指定区域开展工作。其中红三十五军回到瑞金,接应由闽西运来的物资并维护闽赣交通。6月20日至22日,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在南丰县康都圩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第三次反“围剿”战场准备问题。通过对敌情的分析判断,与会者一致认为:蒋介石有调集兵力加强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迹象,必须加速做好赣南的兴国、于都、宁都、瑞金等县尤其是兴国和于北区的工作,准备好第三次反“围剿”战场。会议对红军的攻势作战部署进行调整,决定红军不再向对蒋介石威胁较大、又不易建立苏区的南丰以北地区推进,也不向两广军阀势力控制的粤赣边区出击,而改向闽西和闽西北地区发展。
为做好赣南工作,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决定将红三军第七、第八两师调至于都、赣县边界,消灭盘踞在赣县七坊和于北区马安石一带土围内的地主武装,拔除白点,巩固苏区。对苏区党的组织,苏区中央局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也作了调整。6月中旬撤销中共赣西南特区委,在赣江以东苏区,分别成立中共赣南、赣东和永吉泰三个特委。中共赣南特委由陈毅任书记,领导兴国中心县委和兴国、于都、赣县等县委及于北区委,特委机关设兴国;中共赣东特委书记谢唯俊,领导宁都、广昌、宜黄、乐安、南丰、石城、瑞金等县委(工委),特委机关先驻宁都,后移至瑞金;中共永吉泰特委书记毛泽覃,领导永丰、泰和、吉安等县委,特委机关设吉安富田地区;赣江以西苏区和湘东南苏区合并设立湘赣省,新成立中共湘赣临时省委,以王首道为书记。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还决定并经苏区中央局批准,在红三军军委和赣南特委之上,成立中共南路工作委员会,以陈毅为书记,统一领导红三军和赣南各县的工作;在瑞金组成以周以栗为书记的中共闽赣边界工作委员会,领导红十二军军委、红三十五军军委和中共闽西特委。为使赣南地方武装能更好地配合红军进行反“围剿”作战,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决定:以宁、广、石地方游击队、赤卫军为主合编建立红军独立第四师(又称红军赣东独立师),由龙普林任师长;以永吉泰地方武装为主合编建立红军独立第五师(又称红军永吉泰独立师),由肖克任师长兼师党委书记;以于都独立团和兴国独立团合编建立红军独立第六师(又称红军赣南独立师),由李介思(李介土)任师长,黄达任政委。
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虽然估计到蒋介石将向中央苏区红军发动第三次“围剿”,但没有料到敌人的进攻来得这样快。当7月初国民党军队开始向苏区发起进攻时,红军主力还分散在各地筹款和做群众工作。部队未及补充、训练和休息,经费给养也未作充分准备。7月上旬,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得知国民党军队已开始大规模进攻苏区的确切情报,只得命令全军立即停止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紧急行动,准备投入反“围剿”作战。为使部队获得必要的收拢集结休整时间,红一方面军总部命令红军独立第四、第五师在吉安、吉水、永丰、乐安以南地区,红三军第九师在宜黄以南地区,红四军第十二师在南丰以南地区,与当地地方武装和赤卫队、少先队一起,采取运动防御和游击战术,阻击、消耗和疲惫敌军,迟滞敌军;同时命令在闽西北筹款工作的部队迅速集结,向赣南苏区转移;命令在赣江以西苏区活动的红二十军和红七军,向兴国苏区移动,与主力会合。
为紧急动员苏区军民做好反“围剿”准备,7月4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特别紧急通知”,分析了敌我形势,阐述了红军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的紧迫任务和有利条件,布置了做好第三次反“围剿”的7项准备工作。同一天,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也发出第1号训令《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的准备工作》。《训令》要求各级政府立即召集群众大会,红军各军召集军或师的全体誓师大会,做好宣传鼓动工作;要立即动员群众,把白军从前做的工事,完全毁坏荡平,白军遗弃各地枪炮子弹,加紧收集;要加紧破坏敌军必经之地的道路桥梁,做好坚壁清野,多派侦探侦察敌军动态及时报告红军。
赣南苏区军民在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领导下,立即紧急行动起来,投入到反“围剿”斗争中。当时任红军团长的李志民,解放后曾在他的回忆录中描述兴国人民支援红军反“围剿”的生动情景。他写道:“一到兴国,完全换上了另一幅景象。群众像迎接久别的亲人一样,热忱地接待了我们。部队一进村,一大群儿童团员组成的‘打扇队’就把队伍包围了,每人一把扇子,一面唱歌,一面对着战士扇起来。战士们总是兴奋得满脸通红,怀着无限感激的心情,怪不好意思的。老人、妇女们带着鸡蛋、草鞋挨单位慰问;父母慰问儿子,老婆慰问老公,又是一番热闹。接着来的是洗衣队,姑娘媳妇们,每人一个竹篮,一个洗衣棒槌,篮子里装着大块小块的碎布和针线,她们东翻西找,连战士们用心藏起来的脏衣服也被搜出来了,然后洗得干干净净,补得整整齐齐地送来。赤卫队早已把哨兵一站站地放了出去。参战的准备工作也做好了,担架队组织得妥妥当当;要向导抬脚就走……”。而国民党军官则是另外一番感触。一名国民党军官从永丰县写给其在武汉朋友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现他们的战略是坚壁清野,就是叫百姓将粮食一律搬上山,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无论到哪里,都发生粮食的恐慌”。由此可见,赣南苏区军民反“围剿”准备工作做得多么好。
(市委党史办供稿,胡日旺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