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讲】第二十三讲 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图为第一次反“围剿”缴获的张辉瓒的怀表。
参加第一次“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队总数10万人,共分为11个师、3个旅和3个航空队。按照《海陆空军总司令部武汉行营》制定的第1期作战计划,是企图将红一方面军迅速包围、消灭在赣西的袁水流域。由于罗坊会议后红军实行毛泽东、朱德提出的“诱敌深入”战略方针,红军主动退却,致使国民党军的第1期作战计划被打乱。敌武汉行营急忙调整部署,于1930年11月16日下达“第2期会剿”的总攻命令,打算寻歼红军主力于吉安至永丰之间。这个计划又因红军主力向宁都黄陂小布退却而打破。12月7日,蒋介石亲赴南昌,成立“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当日下达第1号作战命令,决定骤歼红军于吉安东固地区。其兵力部署是:朱绍良的第六路军4个师1个旅,分别从乐安、南丰和福建建宁向广昌、宁都、于都、石城、瑞金推进;鲁涤平的第九路军,以张辉瓒的第十八师、谭道源的第五十师和公秉藩的新编第五师分别从永丰、乐安和吉安三个方向,向吉安东固和永丰的龙冈进攻,以2个师1个旅兵力维持后方安全,蔡廷锴的第十九路军两个师经萍乡分别向万安、泰和前进;另以第十二师第三十四旅防守赣州。12月16日,各路敌军开始向预定目标发起进攻。
面对敌军进攻,红军将士们早已做好充分准备,正等待着反攻时机的到来!
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前委书记毛泽东对于反“围剿”的“初战”或“序战”问题非常注意。他认为,打好反“围剿”的第一仗,至关重要。这一仗不仅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而且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这是反攻开始,即打第一仗时,不可忘记的三个原则”。他和总前委的其他领导一起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认为:“进剿”敌军不过10万人,且均非蒋之嫡系,总的形势不十分严重。敌军兵力分散:罗霖第七十七师防卫吉安,隔在赣江之西;敌刘和鼎第五十六师远在福建,相距800里,有利于各个击破。公秉藩新编第五师(后升编为第二十八师)和许克祥第二十四师在广昌、宁都之间的头陂、洛口、东韶一带,这几处由于政治和地形情况,都不宜选作战场,且打了再向西打,恐西面的张辉瓒、谭道源、公秉藩3师集中在一起,不易决胜,不能最后解决问题。只有将张辉瓒、谭道源两师选作初战目标,才较为理想。张、谭两师都是鲁涤平的“嫡系”部队,是“围剿”军的主力,消灭了这两师,“围剿”就基本上打破了。这两个师各1万人,红军有4万人,1次打1个师是绝对优势;这两个师已分别进至永丰县龙冈和宁都县的源头,离红军很近而且两地的人民条件好,红军能隐蔽接敌;龙冈有优良阵地,源头虽不好打,但如敌攻小布就我,则阵地也好;红军在龙冈方向能集中最大兵力,龙冈西南数十里之兴国,尚有红12军第35师1000余人,亦可迂回于敌后。根据上述分析,方面军总部决定实行中间突破,先打张、谭两师。
1930年 12月24日,红一方面军总部获得敌谭道源师在源头大肆拉夫准备向小布进攻的情报,遂于当日发布第9号命令,决定在小布歼灭该师。25日晨,红军各部依令进入小布周围阵地设伏,等待1天,敌人却没有动静,只得撤回。26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再次获悉源头之敌已进至离小布15公里的树陂,其前哨已抵达离小布仅7公里的假坑。当日,总部又发出在小布歼敌的“红字第10号命令”。27日,红军各部进入小布阵地,又等了一天,敌人仍然没有到来。后来查明,这一天,源头之敌先头部队本已出动,忽得从小布跑出的一个反革命分子报告,谓红军早已在小布布下阵地。谭道源得悉这一消息后急令部队停止行动。
红军两次设伏均落空,有些人沉不住气,牢骚怪话不少。毛泽东和朱德等总部首长一面命令部队撤回原地待命,耐心等待,一面继续捕捉战机。28日午后,红一方面军总部获悉敌张辉瓒第十八师已由潭头向龙冈开进。毛泽东、朱德迅即决定改变部署,当晚9时在黄陂发出“决定横扫左翼敌张辉瓒及许、公、罗各师”的“红军第11号命令”。29日,红军主力除留下一个政卫团在黄陂警戒东面之敌外,其余全部秘密转至黄陂西面30里的君埠,并且探知张辉瓒师先头部队确实已到龙冈圩。当晚8时,红一方面军总部发出《攻击龙冈敌张辉瓒部的命令》,作出了具体的战斗部署。红军各部按照命令连夜行动。30日一早,毛泽东和朱德也将指挥所移到距龙冈15华里的黄竹岭半山腰上。上午8时许,歼灭龙冈之敌战斗打响,中午12时左右,红军向敌人发起全面进攻,战至下午4时,战斗结束。张辉瓒第十八师两个旅被全部歼灭,无一人漏网。红军共计俘敌9000余人,缴枪9000余支和无线电台1部。眼看部队被红军消灭,曾经不可一世的敌师长张辉瓒只好化装成士兵,躲藏在龙冈圩西边万功山半山腰的一窝茅草丛中企图逃脱被红军俘虏的命运,却也被打扫战场的红军活捉。这一战,红军还击毙敌副旅长、团长各1人,俘敌师代参谋长、旅长、团长各1人。下午6时,毛泽东以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名义发布《红军胜利捷报》。他抑止不住兴奋心情,挥笔作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一首: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龙冈一战,彻底打乱了敌军的部署。各路敌军纷纷后撤。根据敌情变化,毛泽东、朱德指挥部队乘胜向东,追歼逃敌。1931年1月1日和1月2日,红一方面军总部连续下达两道命令,追歼已逃至宁都东韶的谭道源第五十师。1月3日上午,担任正面和左翼攻击任务的红十二军和红三军团,赶至东韶,从南、西、北三面向敌发起攻击。敌抢占东韶以西的黄泥寨制高点,企图遏止红军攻击,掩护主力撤退。下午1时,红军发起总攻。激战至下午5时,歼灭该师1个多旅,俘敌官兵3000余人,缴获武器3000余件。只因担任右翼迂回的红三军未及时赶到指定位置,敌师长谭道源才得以率残兵败将逃回抚州。
龙冈、东韶两个胜仗,共毙伤俘敌1.5万余人,缴获各种武器1.2万件。蒋介石向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一次“围剿”,就这样被红一方面军胜利粉碎。
张辉瓒师被红军歼灭后,鲁涤平立刻向蒋介石报告战况,其中有“龙冈一役,十八师片甲不还”等语。红军生擒敌师长张辉瓒的消息震惊中外,成了重大新闻,当时苏联、日本报纸以特大新闻报道,南京军政界亦掀起轩然大波,搞得蒋介石脸上无光,为推卸责任,只得把鲁涤平撤职调往浙江。
东韶战斗后第2天,即1月4日,毛泽东、朱德率红1方面军总部返回宁都小布赤坎村。毛泽东和总前委、总司令部机关驻村内“龚氏宗祠”,朱德住在村西的“邱屋”,总政治部在上何屋村。当天,毛泽东召开方面军总部干部会议,总结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经验,对红军的下一步行动作出部署。1月5日,在小布河坝上隆重举行第一次反“围剿”祝捷大会。10日,红军利用缴获敌人的无线电器材,并动员被俘的敌无线电技术人员参加红军,在小布赤坎村成立了红军第一支无线电通讯队。在龙冈被俘的敌师长张辉瓒欠下了人民太多的血债,民愤太大,于1月28日在吉安东固公审后被处决。
(市委党史办供稿,胡日旺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