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客家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栏目 > 党史百讲

【党史百讲】第二十一讲 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略方针的确定

2012-09-25 10:47    来源: 中国赣州网
关注客家新闻网

该图为确定第一次反“围剿”战略方针的新余罗坊会议旧址。

  正当赣南、闽西苏区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利用国民党新军阀相互混战,无暇顾及的有利时机而快速发展之时,中共党史上的第二次“左”倾错误即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李立三,湖南醴陵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中共中央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宣传部长,实际主持中央工作。1930年6月11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认为新的革命高潮已经到来,必须集中全国红军攻打武汉、长沙、南昌等中心城市,实现“一省数省首先胜利”,进而直接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为此,中共中央派出涂振农作为中央特派员,于6月中旬到福建长汀,向红军前委和闽西特委传达了李立三“左”倾错误指示,指令红1军团必须立即北上攻打南昌、九江,以配合红3军团和红2军团攻打长沙,进而与全国红军“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在武汉成立中央苏维埃政府。

  红一军团总指挥朱德和军团政委、前委书记毛泽东等同志,知道中央指示脱离实际,“左”倾冒险,若照此办理必然断送中国革命,但迫于中央的压力和党的组织纪律,不得不贯彻执行。6月22日,红一军团总部在长汀发出向江西广昌集中的命令,部队离开闽西,经石城、广昌,7月8日到达兴国,稍事休整继续向南昌推进。毛泽东、朱德等军团领导在向南昌进军途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没有盲目执行中央关于攻打南昌、九江的错误命令,指挥部队于8月1日向南昌虚晃一枪便转头西进,向湖南进军,以配合红三军团第2次攻打长沙的行动,并于8月23日在湖南省浏阳县永和镇与红3军团胜利会师。

  红一、三军团会师后,根据中央指示,成立了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方面军总司令,毛泽东任方面军总政治委员,朱云卿任方面军参谋长,同时成立了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全方面军约4万人。还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第2天,总部根据中央的指令和红三军团官兵的强烈要求,下令全方面军向长沙推进,发起第2次攻打长沙战役。战斗中由于敌强我弱,红军受到重大损失。毛泽东耐心说服部队停止进攻,撤出长沙,退向江西,避免了不必要的更大损失,并指挥红一军团于10月4日一举攻占赣西重镇吉安。10月7日,在吉安中山广场召开有十万群众参加的庆祝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大会宣布,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曾山、方志敏、李文林、邵式平、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陈正人、金万邦等53人为委员,原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吉安一克赣水红”,赣西、赣南苏区连成一片,苏维埃区域由南丰到永新,由寻乌到峡江,地跨35个县,占有14座县城,横断江西半壁河山。为此,中共中央决定将赣西南苏区和湘鄂赣苏区作为中央苏维埃区域,并决定在中央苏区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和苏维埃中央政府。lO月下旬,因受李立三“左”倾错误指示的影响,红一方面军主力从吉安北上向袁水流域推进,再次摆出一副进攻南昌的架势。

  然而,苏维埃运动的迅猛发展,红军力量的不断壮大,特别是红三军团一度攻占湖南省会长沙和红一方面军赣中重镇吉安的军事行动,深深第刺痛了蒋介石,使他再也不敢小视红军的存在,而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视做心腹大患,恨不得除之而后快。10月间,蒋、冯、阎在中原的军阀混战刚刚结束,蒋介石一腾出手来,就设立了“海陆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并委江西省主席鲁涤平兼行营主任,扬言“3个月内消灭共军”。随即调集10万大军,向正在袁水流域开展群众工作的红一方面军扑来,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红一方面军总部及时获得了敌军大举进攻中央苏区的情报。面对强敌压境,红军该如何退敌?在红军决策层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内部就反围剿的战略方针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一部分干部受到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的影响,害怕敌人侵入苏区会打烂苏区的坛坛罐罐,使苏区人民遭受损失,不肯承认敌强我弱的现实,一味只讲进攻,把退却看做“保守路线”、违反“中央精神”,主张继续进攻南昌、九江,从而迫使国民党军转入防御,放弃其“围剿”。但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却从当时红军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在红军和苏区尚未巩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不宜脱离苏区贸然攻打大城市。面对国民党军的大规模“围剿”,红军应主动退却,将敌诱进苏区内,发现和造成敌之弱点,依靠苏区人民的支援,选择有利于红军作战之战场,然后集中兵力适时反攻,各个歼敌于运动之中,以粉碎其“围剿”。这两种意见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为统一思想认识,总前委书记毛泽东于10月17日在峡江县城主持召开总前委扩大会议,10月23日在清江县太平圩召开总前委会议,接着又于10月25日至30日在新余罗坊继续召开总前委扩大会议,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进行民主决策。参加会议的红一军团林彪、罗荣桓、黄公略、蔡会文,红三军团彭德怀、腾代远、邓萍、张纯清、何长工、袁国平,中共中央长江局代表周以栗,江西省行委领导人李文林、曾山、陈正人等,共约30人。会上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朱德、林彪、罗荣桓、曾山、陈正人等都支持毛泽东的主张,李文林等没有表态,红三军团部分同志持反对意见,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的反对态度尤为坚决。休会期间,毛泽东首先说服了中共中央长江局代表周以栗同志,并通过很有影响力的周以栗去做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思想工作;彭德怀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认为政治上要以朱、毛为旗帜,军事上集中一、三两个军团共同对付敌人。针对红三军团其他领导人提出“夹江而阵,分头退敌”的想法,他坚定地表示:“一、三军团分开,两军团夹江而阵,这对于目前准备粉碎蒋介石的大举进攻不利。”随后命令说:“有意见到河东讨论,但不能妨碍行动,更不能说‘一、三军团分家’的话!”由于彭德怀在红三军团具有崇高的威信,说话一言九鼎,在彭德怀的大力支持下,总前委会议最终确定了“诱敌深入”的反“围剿”战略方针。根据这一战略方针,红一方面军全军东渡赣江,向赣南苏区核心区域进行战略退却,诱敌深入。

  “诱敌深入”方针的确定,使红一方面军打破国民党军队对根据地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有了可靠的保证。

  (市委党史办供稿,胡日旺执笔)

 

 

[责任编辑: 王宗]
推荐新闻

 视觉

    版权说明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市民服务投诉热线:0797-812208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 ICP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2023016447号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WWW.NEWS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