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客家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栏目 > 党史百讲

【党史百讲】第十五讲 红四军第二次分兵游击赣南

2012-09-16 08:11    来源: 中国赣州网
关注客家新闻网
 
1930年3月18日,红四军前委会议旧址(赣州城郊沙石埠楼梯岭)

  1929年5月19日,红四军从瑞金壬田出发第二次入闽,先后帮助建立了永定、龙岩、上杭3县红色政权和地方革命武装,召开了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特别是1929年12月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的召开,统一了党内认识,确定了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为中央苏区的创建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1930年初,为粉碎闽粤赣三省敌军对闽西苏区的第二次“会剿”,红四军前委决定采用“离开闽西,保卫闽西”的策略,朱德率红四军第一、三、四纵队,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二纵队,分两路离开闽西,回师赣南。

  1月23日,毛泽东率部抵达宁都东韶与在这里休整的朱德部会合,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会议,决定利用蒋桂军阀混战,赣西南敌军兵力空虚的有利时机,将部队分散发动群众,扩大赣西南红色区域。

  红四军由闽入赣之时,正值“大寒”节令,沿途大山冰封雪冻,路滑难行,寒冷刺骨。行军途中,毛泽东在马背上哼成《如梦令·元旦》词: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2月间,毛泽东又豪迈挥就一词《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为对赣西南革命斗争实行统一领导和作出统一部署,1930年2月7日至9日,毛泽东在吉安东固陂头村,主持召开了中共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因来不及赶到未参加)、红五、六军军委联席会议,史称“二七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赣西南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一)扩大苏维埃区域;(二)深入土地革命;(三)扩大工农武装。会议决定将红四军前委扩大为红四、五、六军共同前委,仍以毛泽东为书记;同时决定将赣西、赣南和湘赣边特委合并,成立中共赣西南特委。同年3月,中共赣西南特委和赣西南苏维埃政府相继在吉安县富田村正式成立。

  2月15日,因赣南特委代表团未到会,在兴国县北部的城岗专门召开了赣南工作会议。红四军前委毛泽东、江西省委巡视员张怀万和中共赣西南特委全体常委以及中共赣南特委、赣南各县、区党的负责同志,共约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贯彻“二七会议”精神,毛泽东代表前委作了政治报告。会议决定在于都成立中共南路行动委员会,任务主要是将赣南梅花式的红色区域连成一片,打通与闽西和广东东江苏区的联系。

  3月10日,红四军主力部队抵达吉安东固集结休整。获悉兴国、于都没有国民党军驻守,毛泽东、朱德决定移师兴国。3月12日,红四军进抵兴国县城。

  这时,驻赣州的国民党军第十二师已于3月9日离开赣州,入闽争夺地盘,赣州城防空虚,毛泽东、朱德遂决定红四军全部南下乘虚攻打赣州城。3月16日,红四军抵达赣州城郊,从东、西、南3面发起攻城战斗。但攻城未克,当晚撤出战斗。

  3月18日,毛泽东在赣州城郊沙石埠楼梯岭主持召开前委会议。会议根据整个赣南仅赣州城内驻有1旅敌军的情况,决定红军部队抓紧有利时机,分成两路,在赣南进行为期3个月的分兵游击活动。红四军前委发出《关于分兵争取群众的意义及工作路线》的第3号通告,对各部队的游击区域作了具体划分,要求赣南地方党组织和地方武装配合红军的行动。

  红军赣南“三月分兵”,由于任务明确,要求具体,方针正确,领导有力,因而进展顺利,秩序井然,不仅是红军创建以来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一次分兵游击,也是历年来收效最大的一次分兵游击。

  根据前委第3号通告的决定,红四军的分兵路线是:

  一路由红四军第三纵队组成,3月19日护送伤员从赣州城郊出发,向于都推进,20日到达赣县江口,随后继续北进,经于都峡山、罗坳、岭背、仙下,3月下旬到达于北桥头根据地,与红六军二纵队会合。在于北地方革命武装的配合下,红四军三纵队重创进犯桥头根据地的国民党军第十二师三十四旅第六十八团。战斗结束后,帮助召开于都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于都县苏维埃政府。4月中旬,红四军三纵队经于都南部到达安远县境。红六军二纵队由陈毅、罗炳辉率领,按计划开赴宁都、瑞金、于都边界地区工作,在于都东乡的沙心帮助建立了于瑞会边区苏维埃政府,5月间到达会昌县境。

  另一路由红四军第一、二、四纵队组成,毛泽东、朱德亲自率领,3月20日从赣州南郊出发,21日右路攻克南康唐江,左路进占南康龙回。22日,打入龙回靖卫团任团总的共产党员朱佩隆,在红四军帮助下率靖卫团起义,编为南康县赤卫大队,在龙回宣布成立南康县革命委员会。23日,红四军第二纵队由南康县赤卫队配合,攻占南康县城,恢复了中共南康县委,帮助成立了3个区的区、乡红色政权。24日,国民党军第三十四旅六十七团从赣州追来。红四军主动撤出南康县城,会合一、四纵队向大余挺进。26日进占大余县城。27日,红军前委由毛泽东在大余主持召开信丰、南康、南雄3县党的负责人会议。28日,毛泽东在大余县城省立第十三中学主持召开赣南西河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共西河行动委员会。信丰、南康、大余、上犹、崇义、南雄6县党的活动分子和红四军部分党员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对赣南西河各县革命斗争作出了部署,并帮助组建了赣南红军新编第二十六纵队。

  4月1日凌晨,红四军由南雄县游击队作向导,经大余梅关向南雄推进,攻占了县城。7日,红四军按原计划经南雄乌迳、信丰九渡等地,在红二十六纵队和革命群众配合下,于11日攻克信丰县城。随后,红四军继续向安远、会昌两县推进,15日到达信丰新田圩,帮助成立新田、金鸡赤卫队。接着,红四军分兵两路:一路由前委机关和一纵队往会昌。4月17日攻克会昌县城,20日召开了会昌县城群众大会,会后朱德率一纵队继续向寻乌方向开展工作,毛泽东和前委机关及一纵队队部留驻会昌城;另一路由二、四纵队往安远。5月7日,红四军二、四纵队消灭了安远县靖卫团,帮助成立了安远县革命委员会。

  在这期间,毛泽东听取了中共盘古山特委书记刘义顺(徐复祖)关于盘古山地区革命斗争情况汇报,接见了前来要求参加红军的300余名盘古山青年矿工和农民,帮助成立了中共安(远)于(都)会(昌)赣(县)边界特区委和赣南红军第二十二纵队。根据刘义顺提供的材料,毛泽东写了一份题为《仁风山及其附近》的调查报告。5月4日,他又给中共安于会赣边界特区委书记刘义顺写了一信,对四县边界地区的土地革命斗争作了重要指示。不久,安(远)于(都)会(昌)赣(县)四县边界红色区域很快形成。

  红四军从闽西回师赣南,在赣南“三月分兵”期间,分兵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在赣南逐步形成一块比较巩固的根据地,建立地方红色政权,扩大了红军和地方武装,打破了敌人对闽西苏区的“会剿”,鼓舞和支持了赣南的革命斗争,对创建中央苏区具有重要意义。

  (市委党史办 供稿)

[责任编辑: 王宗]
推荐新闻

 视觉

    版权说明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市民服务投诉热线:0797-812208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 ICP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2023016447号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WWW.NEWS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