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克坚接受香港商报记者专访,探讨赣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展望。
▪该文刊发于2025年3月12日香港商报A12版
▪全国人大代表、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克坚 郭美勤摄
承接湾区优质产业转移
香港商报:近年来,赣州全力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请您介绍一下深赣产业园的规划内容和企业入驻情况?下一步,赣州如何通过深赣产业园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形成新质生产力?
李克坚:深赣共建产业园区是深赣对口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于去年8月正式签约落地。园区规划总面积约43.09平方公里,包括合作开发区和协作配套区两部分:合作开发区总面积19.29平方公里,其中4.8平方公里将作为启动区率先开发建设;协作配套区总面积23.8平方公里,教育、医疗、商业、公园等公共服务配套齐全,为园区提供生产生活配套支持。
园区重点围绕有色金属和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居、低空经济等产业开展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打造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创新创业生态。目前,我们和深圳特区建工集团联合印发了工作方案并开展了前置招商工作,已签约中欧国际制造产业园、百度算力中心等一批优质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深赣共建产业园区,积极承接大湾区优质产业转移,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主要是在园区运营上,与深圳特区建工集团组建园区开发运营公司,统筹推进园区规划、建设、运营等工作,深化产业空间、产业规划、产业资源等研究。
在项目招引上,建立健全园区招商引资制度机制,系统开展政策研究、团队组建、图谱编制、活动策划等,特别是发挥赣深产业合作基金“以投促引”“招投联动”“投孵结合”作用,市场化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和先进技术。
在发展环境上,全力支持园区在对标深圳规则规制方面先行先试,“带土移植”深圳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经验做法,将园区打造成为革命老区中的“特区”。
对标湾区 优化落实政务暖心服务
香港商报:今年赣州在营商环境上还会有哪些改革举措?如何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在赣州发展的信心?
李克坚: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今年,我们按照“大湾区能做的,赣州也要能做到”的理念,大力实施对标深圳规则规制改革,围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国资国企、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基层治理、干部人才队伍等9个方面,努力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其中营商环境方面,重点对标深圳放宽市场准入、招标投标项目管理、用水用电用气用地等要素保障、物流集疏运体系、招商引资、外资外贸以及市场监管服务、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规则规制,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李强总理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政府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扎实推进数字化改革三年行动,优化“市县同权”、“民意速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政务服务增值化等改革,在更多领域实现“全程不求人、无感办成事”,努力为企业提供与大湾区无差别的办事体验。
二是规范涉企执法。深入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严格落实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大力推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柔性执法措施,重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保障企业安静安心发展。
三是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我们已经建立了产业链链长制、政企圆桌会议、企业特派员等帮扶机制,下一步将优化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沟通、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企业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