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闻网 >> 要闻

新春走基层|跨越时空的相见

来源: 赣南日报
2025-01-30 09:36

  “这桌上放的是我的大爷爷肖尚喜和大堂伯父肖思煜的画像,别看他们有些瘦弱,他们当年可是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1月27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在于都县葛坳乡东村村,现年53岁的肖力民和一群孩子围坐在火炉旁,孩子们看着画像,专注听着他讲先辈的故事。

  1933年春,肖力民的爷爷肖尚伟、大爷爷肖尚喜和堂伯父肖思煜、肖思坊一起参加红军。后来,肖尚伟、肖思坊因在战斗中受伤致残返回家中,而肖尚喜和肖思煜则跟着部队一起从于都渡河出发踏上长征路,此后杳无音信。

  肖力民说,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其太奶奶天天坐在家门口,等待他们归来的消息。然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家里才收到肖尚喜和肖思煜的革命烈士证明书,证明书上只有“1934年北上抗日牺牲”几个字。家人不知道他们牺牲在哪里,也不知道他们安葬在何处。受此打击,太奶奶不久便撒手人寰。

  据了解,苏区时期于都县有6.8万多人参加红军,其中1.7万人参加了长征。新中国成立时,该县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幸存者仅有277人,6643人北上无音讯,且绝大多数连姓名和照片都没有留下。他们的亲人大都已步入耄耋之年,“能在有生之年再次见到家人的样子,让他们‘回家’”,成为于都众多烈士后代心中一桩未了的心愿。

  “年”在中国传统民俗中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无论离家多远,无数游子辗转千里,只为在这团圆的时刻,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温暖。为满足烈士亲人的夙愿,也为让烈士能够回家“过年”,蛇年春节前夕,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孟祥斌遗孀叶庆华在于都县人武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长征文化研究会和县爱心车队志愿者协会的协助下,发起“迎接烈士回家‘过年’”活动。

  活动中,于都县相关工作人员带着叶庆华和志愿者在于都收集资料、走访红军烈士家属,综合烈士亲友口述特征,反复打磨修改,一笔一画勾勒还原烈士相貌,为当年没有留下影像资料的红军烈士复原肖像。

  那一幅幅英烈人物肖像,让烈士后人实现了一场场跨越时空的相见。“一幅画像,让我们的万般思念有了寄托,也让红色基因传承有了更鲜活的载体。以前我对我的红军外公了解很少很少,因为他牺牲那年我母亲才3岁。现在看着他的画像,我的脑海里终于有了外公的具体形象。”红军烈士后代袁尚贵说,他会将画像当成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记者 余书福 通讯员 祝福)

[责任编辑: 彭璐]
客家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