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内,一块近2米长的朱红色木挂牌格外引人注目。只见牌子上刻有“苏维埃大学司法工作班”十个大字,字体表面的油漆大部分已经脱落。斑驳的木挂牌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那段红色司法的历史。
“这是1933年苏维埃大学司法工作班使用过的木门牌,是国家一级文物。”该馆讲解员单惠介绍说。
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一块近2米长的朱红色木挂牌引人注目。牌子上刻有“苏维埃大学司法工作班”10个大字,字体表面的油漆大部分已经脱落。记者肖靓 通讯员胡丽微 摄
该牌为木质匾式,长190厘米,宽33厘米,厚度2.5厘米。正面刷有红色油漆,从右至左刻有“苏维埃大学司法工作班”十个大字,隶书体,阳刻黑油漆填写,表面油漆大部分脱落。
看着这块木挂牌,我们不禁疑惑,为什么当时要在苏维埃大学开设司法班呢?
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胜利召开,宣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并在中央人民委员会内设立了中央司法人民委员部,专门负责国家司法工作。此后,各级地方和军队的司法机构也纷纷建立,使苏维埃司法机构逐渐趋于完善,进一步加强了党和苏维埃政府对司法工作的领导。
中央司法人民委员部成立之初,司法机关组织不够健全,工作人员政治业务水平也较低。为了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加强司法队伍建设也就提到了中央司法人民委员部工作的议事日程之中。
1932年,《中央司法人民委员部一年来工作报告》中就提到“干部、裁判部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经验,缺乏法律常识。”“中央苏区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颁布了宪法大纲、土地法、婚姻条例、劳动法等120余部法律法规,开启了依法治国的伟大预演。当时要实施这些法律法规,必须培养一批知法懂法、严格执法的司法人才队伍。”瑞金市史志研究室编研股股长钟燕林说。
为此,中央司法人民委员部决定培养一批司法工作人员,以充实各级裁判部,当时对司法干部的选任非常严苛。时任中央司法人民委员部副部长梁柏台认为,司法机关是无产阶级的铁锤,司法干部必须是劳动工农出身,忠于职守,努力革命,同时应具备嘴巴紧、耳朵精、眼睛明、手脚勤的条件。
为了造就高素质的司法工作人才,从1932年冬开始,在位于沙洲坝的最高法庭大厅内就地举办了最高法庭司法训练班。闽西苏维埃政府也开办了司法干部训练班,进行苏维埃法律知识的学习与宣传。训练班主要学习《裁判部暂行组织与裁判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程序》《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33年发布的《中央司法人民委员部五个月工作计划》当中提到:“在实际工作中,有计划地训练司法人民委员部的工作人员,在机关内做工作的时候,给他们每天以一定的时间学习,每次去巡视工作回来,都给他们以几天的训练,在这样的训练当中来造就干部。”“开办军事裁判所训练班,以充实各级军事裁判所的工作人员。”
1933年8月1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第四十八次常委会在瑞金召开,会议指出:中府(即苏维埃中央政府)各部都在办训练班,为着集中领导,统一教授与学习的方向起见,决定开办苏维埃大学。苏维埃大学委员会由毛泽东、沙可夫、林伯渠、梁柏台、潘汉年等5名委员组成,毛泽东亲任校长,沙可夫(中央教育部副部长)任副校长。1933年9月初,苏维埃大学正式开学,分为普通班(预科)与特别工作班(本科)。前者以文化程度较低的学员为招生对象,以文化补习为主;后者设土地、国民经济、财政、工农检察、教育、内务、劳动、司法等8个专业班(1934年春增设外交、粮食两个班)。
对于入学条件,《苏维埃大学简章》明确招生对象年龄在16岁以上,不分种族和性别,有过苏维埃政府或党、团、群众团体半年以上工作经历,能积极参加革命斗争,能看懂普通文件,均可入学。修业期限依实际需要决定,其中本科不少于半年,预科由学生入学文化程度决定。
司法班是特别工作班其中的一个,学习范畴包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国家政权机构组织法(或条例)及选举法令,关于国徽、国旗、军旗的法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刑事诉讼、婚姻管理、经济管理、土地政策、劳动政策等方面的相关法令以及苏区审判工作相关司法制度和司法程序等。
那个时候,司法机关开始积极吸引劳动妇女做裁判工作、加强对违法乱纪的惩处等。当时中央司法部创办的《裁判半月刊》第6期中就对违法乱纪的干部,不但在报刊上进行曝光,还根据情节移交相关部门处理,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司法队伍的建设。
“司法班的创办,不仅为苏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司法干部,还保障了苏区群众的利益,巩固了新生的红色政权。”钟燕林说。
这块“苏维埃大学司法工作班”木挂牌,也正是司法班创立时所制作的。虽然制作的具体细节无从知晓,但它见证了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轰轰烈烈的法制实践活动。也正是这一时期形成的若干司法干部教育培训的理念、原则与方法,对于今后新形势下抓好政法工作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记者刘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