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闻网 >> 要闻

共和国不会忘记·红色馆藏背后的故事|一枚证章 见证信念担当

来源: 客家新闻网
2024-11-27 08:18

  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陈列柜里,陈列着一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主席团证章,它如掌心般大小,通体呈现古铜色,细细看去,部分图案因年代太久长出了白色的锈迹。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主席团证章系大会准备委员会于1934年1月监制,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佩戴的标志性证章,现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记者肖靓 通讯员胡丽微 摄

  据该馆讲解员单惠介绍,这枚主席团证章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于1934年1月监制,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佩戴的标志性证章,现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11月13日,讲解员在给游客讲解这枚主席团证章背后的故事。

  “这枚证章质地为红铜,形状为圆形,直径7.1厘米。证章上有一五角星,五角星正中央有一个地球图形,地球图形中间为锤头和镰刀交叉图和‘主席团’三字,五角星周围是麦穗。”单惠介绍,“在证章的边缘刻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20个字,呈圆弧形从左至右排列。此外,证章背面的上边铸有一个横栓扣,整个证章的图案和字均为阳刻。”

  自1931年11月“一苏大会”召开后近两年时间里,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1933年6月8日,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总结苏维埃运动经验,检阅政府工作,确立今后的任务,动员广大军民积极参加和支援革命战争,粉碎敌人新的“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作出决议,决定在赤色首都瑞金召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并且成立了由林伯渠、梁柏台、谢觉哉等组成的“二苏大会”准备委员会,负责这次大会的筹备工作。

深圳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的师生在瑞金瞻仰“二苏大”旧址。

  经过精心准备,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于1934年1月22日在瑞金沙洲坝新建的中央政府大礼堂隆重开幕。参加大会的有全国各苏区的代表及白区代表、少数民族代表等共计693人,候补代表83人,旁听代表有1500多人。大会选举毛泽东、张闻天、项英等75人为主席团成员,梁柏台为大会秘书长。大会主席团成员75人胸前都佩戴有主席团铜质证章,气氛隆重而热烈。在接下来的11天时间里,主席团积极履行职责,有序推进各项议程。1934年2月1日,大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胜利闭幕。

  “中央苏区先后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选举,尤其是‘二苏大会’的选举。有的县区选民参选率达80%以上,充分说明了民主政治制度在中央苏区得到空前发展,选举制度更加完善,红色政权更加巩固,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和人民群众对苏维埃政权的拥护,而这枚证章就是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瑞金市史志研究室编研股股长钟燕林说。

在瑞金“二苏大”会址,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着红色故事。

  由于战事频繁和岁月久远,主席团证章大多不知所终。这枚珍贵的主席团证章之所以能保留下来,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主席团证章在当时共有75枚,但是现在我们只征集到这一枚。它是原红三军团三师迫击炮连党支部书记杨华,在战火中交给一位瑞金籍红军战士刘有沐的。当时,身负重伤的刘有沐将证章绑在腿上的绷带里,历尽千辛万苦才躲过敌人的搜查。”单惠说。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此时,蒋介石在红军行进路线上设置了四道封锁线,企图阻击和消灭中央红军,以红一、三军团为前锋的突围战况极为惨烈。

11月13日,航拍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外貌。

  据瑞金籍老红军、原红三军团战士刘有沐回忆,那时,驻守于都县宽田村附近的红三军团三师迫击炮连,被多于我军几十倍的敌军围困了三天三夜,支援断绝,伤亡重大。在这万分危急之际,连党支部书记杨华摘下胸前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主席团”证章,递给身旁的刘有沐,说:“我带领几个同志去打开重围,如果我牺牲了,希望你好好把它保存下来,作为革命胜利的纪念。”

  刘有沐回忆说,这枚主席团证章是“二苏大会”主席团中一位老首长送给杨华留作纪念的。

  可是,刘有沐也在这次战斗中重伤被俘,在俘虏营里受尽了折磨,奄奄一息时被扔到山沟里的杂草丛中。他忍着伤痛和饥饿的折磨,一步一步爬回了家乡叶坪洋溪村。到家后,村里的地主恶霸并没有轻易放过他,对他进行搜查、拷打,直到把他打得晕死过去才扬长而去。所幸的是,他在重伤被俘前就把这枚证章紧贴着右腿伤处用绑带捆好,未被敌人搜去。

深圳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的师生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

  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的艰难岁月里,刘有沐时刻牢记嘱托,为保存这枚证章历尽艰险。1954年,当刘有沐得知瑞金革命纪念馆(现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为筹备建馆征集革命文物时,将这枚用自己生命保存下来的证章捐献出来。

  革命先辈用生命保存下来的这枚主席团证章,见证了苏区人民民主制度的繁荣与发展,激发了革命先辈坚如磐石的革命信念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如今,它所承载的革命精神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策划:钟义勇 张河云

  作者:记者刘晓慧/文 记者肖靓 通讯员胡丽微/图

[责任编辑: 高忠媛]
客家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