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前,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挽救国家危亡、争取民族解放,分布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纷纷走出深山老林,经过集中整编开赴抗日前线。
地处江西、湖南、广东三省交界的大余县,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不仅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也是新四军的重要组建地。
1937年10月至1938年2月,先后到达池江集中的赣粤边红军游击队等分驻在池江弓里、板棚下、小汾、兰溪等地进行整训改编,合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一部,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司令部设在弓里黄氏祠堂。整编期间,中共赣粤边特委在驻地修建练兵场、开办地方干部训练班,对游击队员进行正规军事术科训练。下山后,红军游击队在大余、信丰、南康、南雄等地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一时间,池江成为赣粤湘边抗日救亡的中心,广大革命群众和进步青年争相涌入,享有“北有延安,南有池江”盛誉。1938年2月,新四军部队从池江出发,开赴抗日前线。
时光荏苒,精神永存。如今,池江镇兰溪村建设了池江整编遗址遗迹项目。该项目完成风貌改善5处、环境整治6000平方米,新设置标识标牌40处,新修外围连接路5公里、内部参观步道3.9公里。
位于大余县池江镇兰溪村的陈毅旧居。 特约记者叶功富 摄
一踏入池江镇兰溪村,便能感受到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这个油山脚下的村庄,是项英、陈毅领导和指挥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地方,周篮嫂智救陈毅这段广为流传的故事在此发生。陈毅旧居内,一件件展陈的物件,都是军民情深、鱼水相依的见证。“立足于本地红色资源,兰溪村把新四军整编广场、红军游击队整编司令部、赣粤边特委地下交通站、陈毅旧居连成一条红色旅游线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打卡。”池江镇文化旅游干事刘玥晟介绍。
近年来,兰溪村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做足做活红色文章,积极打造“红色兰溪”党建品牌。今年9月,兰溪村党支部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
如今的兰溪村,环境整洁、道路宽阔、产业兴旺,行走其间,但见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通过推行‘党建+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兰溪村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前三季度,村集体经济实现经营收入59万元。”兰溪村党支部副书记黄海林说。
策划:许勇 钟义勇 黎庆琮 彭雪英 傅心明 刘海锋 袁源
编导:焦杨 胡中
摄像:张磊 杨成雄
后期制作:焦杨 张磊
片头包装:宋怡云 刘瑞岚
通讯员:大余县融媒体 廖佳 刘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