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今年国庆假期,赣州红色旅游再次出圈,各地展馆展出的一件件红色文物走进人们视野,其背后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故事引起大家强烈关注。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值此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客家新闻网开设“红色文物会说话”专栏,通过海报+AI配音的形式,让文物“开口说话”,讲述那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一条被视为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镇馆之宝”的小木船,见证了当年于都人民倾力支援革命、挥泪送别红军渡河长征的动人场景。本期“红色文物会说话”,让我们一起聆听长征渡船的故事。
长征渡船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条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木船。1934年,我载着红军渡过于都河,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在于都河北岸集结,分别在指定地点渡河。我的主人李声仁就是当时运送红军渡河的一名船工。
那年10月17日,我的主人李声仁正在捕鱼时,来了几个红军战士对他说,有大批红军需要渡过于都河去作战,希望他能帮忙摆渡送红军过河。我的主人当即答应。
当天傍晚,我和另外一些渔船在罗坳石尾渡口集结。晚上,红军部队开始上船渡河。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船上没点灯,撑船时须全神贯注。趁着夜色,一船船的红军被运送过河,来回往复,直至第二天拂晓才暂告结束。经过4个夜晚,红军部队分批次全部渡过了于都河,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1991年,我的主人把我捐赠给于都县博物馆珍藏,县博物馆将我命名为长征渡船。2005年,我又被转移至新落成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策划:刘君
文案:高忠媛 李喆 黄春华
制作: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