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闻网 >> 要闻

于都县军地推进零散烈士墓集中管护

来源: 赣南日报
2024-04-06 08:04

我们的节日·清明

  “太爷爷的墓之前在山上,祭扫很不方便,特别是下雨天路很滑。把墓迁入烈士纪念园后,我们祭祀起来方便多了。”清明节前夕,于都县组织20名烈士亲属代表前往于都县烈士纪念园开展集中祭扫活动,参与祭扫的革命烈士李骏的后代、罗坳镇塘头村村民李阳一边擦拭墓碑,一边感激地说。

  此前,于都县军地联合调查组在摸排辖区零散烈士墓时,了解到李骏烈士是罗坳镇塘头村人,参加了八一起义,红军长征时担任红五师代理参谋长,在贵州遵义青杠坡战斗中牺牲,是该次战斗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红军将领。先前的墓地因家人祭扫不便,周围杂草丛生。联合调查组迅速与李骏烈士后人协调对接。两个月后,李骏烈士和149名散葬烈士一起集中迁移安葬在于都县烈士纪念园。

  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在革命战争年代,于都有6.8万名热血青年参加红军,为革命牺牲的有姓名可考的烈士达16356人。因战争条件的限制,一部分烈士只能就地掩埋,在深山密林中形成了零散烈士墓。

  “将散葬烈士墓集中迁入烈士纪念园,实现集中科学管理,便于烈士亲属和社会各界人士祭扫,是对烈士英灵的告慰和缅怀,也是落实好烈士褒扬纪念工作的重要一环。”于都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郭小文介绍,2021年以来,该县军地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守护烈士墓、传承英雄魂行动。

  调查组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零散烈士墓进行了调查摸底。他们对照档案资料,与烈士亲属逐一见面,重新掌握每位烈士的姓名、出生日期、参加的战斗、牺牲的时间和地点等情况,对于有迁移意愿的,确定好集中迁葬方案。

  去年,罗江乡烈士亲属要求迁入于 都县烈士纪念园的零散烈士墓总共有80穴,数量多,工作难度大。肖连贵烈士是罗江乡新屋村人,1934年牺牲在长征路上。他的墓用一块砖头做墓碑,因年代久远,刻在砖头上的字已经看不清。军地联合调查组成员、罗江乡退役军人事务站专干魏香通过拓印的办法,才将“肖连桂之墓”5个字拓印下来,但是与烈士英名录上“肖连贵”的名字同音不同字。为了确认烈士信息,他们依据烈士英名录上肖连贵一栏备注的后代是肖水发生这一线索,数次到烈士后代家中及村里走访,并查阅地方史志等相关资料,烈士牺牲时间、番号、地点都对上后,最终确认“肖连桂”就是肖连贵。

  同时,为实现烈士纪念设施精细化管理,于都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烈士纪念设施校核工作,还联合县检察院,不定期对全县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巡查,对监管保护不力的烈士纪念设施,由县检察院下发检察建议书,督促责任单位限时整改到位。

  2022年以来,于都县先后有809座散葬烈士墓迁入烈士纪念园。县人武部部长李章荣介绍,下一步,对于已入园的烈士墓,将加大管护力度。同时,发挥好烈士纪念设施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红色阵地作用,以英烈事迹和精神激励广大军民奋斗新时代、创造新业绩。(肖力民 沈冰洁)

[责任编辑: 高忠媛]
客家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