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起义的一项特殊任务
宁都起义爆发至今,已整整90年了。
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在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的指导和在第二十六路军秘密开展工作的中共特别支部组织发动下,于宁都城举行武装起义,全军1.7万余名官兵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
起义前夕,由于涉及第二十六路军活动情况的两份秘密文件落入敌手,蒋介石命令逮捕第二十六路军中的共产党人。为此,中共特别支部召开紧急会议,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等高级将领经商议后,派出袁汉澄前往瑞金,与中革军委联系。
袁汉澄到达瑞金后,朱德、叶剑英、刘伯坚等亲自听取了他的汇报,随后,中革军委立即召集会议,研究第二十六路军起义问题,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对起义作出具体而明确的指示。中革军委的指示中有一条:起义时尽可能将当地反动头子黄镇中、严维坤逮捕。
袁汉澄返回时,中革军委副主席王稼祥、秘书长刘伯坚、参谋长叶剑英把他送出叶坪村。临上马前,叶剑英还反复叮嘱袁汉澄要记住中革军委的几项指示。
1931年12月13日,中共特别支部在第二十六路军第七十三旅旅部研究起义事项,为贯彻落实中革军委的指示,也作出多项决定,明确由七十四旅逮捕伪靖卫团团总严维坤、分团长黄镇中。
14日黄昏,第二十六路军按预定的计划捉捕了国民党宁都县县长温肇祥。然而,起义的当晚,宁都靖卫团团长严维坤、国民党宁都县党部执行委员蔡毅听到起义军枪声,判断出第二十六路军起义了,他们率领县城的部分土豪劣绅与靖卫团武装,携带枪支弹药、粮草及金银匆忙逃往县城西北5公里的翠微峰。
翠微峰地势险要,高百余丈,实为天险。山之西为黄竹寨、北为观音寨,三山之间互为屏障。严维坤、蔡毅他们盘踞此地,想凭据天险固守待援。
严维坤他们盘踞在此,被红军和赤卫队围困。7个多月之后,围寨的红军和赤卫队向翠微峰北侧的观音寨发动强攻。1932年7月29日晨,观音寨被攻克,200余名靖卫团人员被俘。9月16日,部队又向黄竹寨发动进攻,由绝壁攀登而上,将该寨攻破,捕获土豪劣绅等260多人。为减少伤亡,对剩下的翠微峰,决定改强攻为继续长围久困,在翠微峰四周,每隔一丈就设置一个哨棚,由一班人驻守,断绝山上的物资来源。严维坤他们携带上寨的粮食弹药毕竟有限,坐吃山空,被围困一年之后,寨内粮草断绝,人心浮动,缺医少药,病的病,逃的逃。
严维坤、蔡毅等头目感到内外交困,不得不派出代表陈祖安、管思仪下山谈判,准备投降。1933年1月14日,严维坤等人下山投降,严维坤被省裁判部判处死刑。
而在宁都起义前,精明的黄镇中暗中就嗅到了第二十六路军的反常情况。距离县城12公里的东南方,有座云石寨,海拔近500米,状如障云,山顶旷百丈,有巨湖。黄镇中便开始经营此山以备自己靖卫团的进退。
1931年12月14日午后,黄镇中率队离城南下,他对第二十六路军的反常情况事先有所察觉,想与其保持一定距离。果不出黄镇中所料,12月14日晚,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爆发。
黄镇中听到县城起义军的枪声,知道形势不对,想利用云石寨天险固守,等待国民党援兵的到来。一些缙绅也纷纷跟黄镇中上了山,接着黄镇中又邀集竹笮嵊守望队张鹏起部以及瑞金官仓王立楦、黄沙黄华畔几个守望队,陆续上到云石寨,以集中力量,守住山寨。
红军派独立团及赤卫队围困云石寨。开始,黄镇中居高临下主动迎战,发现伤亡不小,便声东击西,派人攻击驻守长胜法沙的红军团部,分散红军主力。继而又派出“敢死队”,王文为队长,刘大任为副队长,制竹梯及绳梯由云石寨北边悬崖攀援而下,在山下骚扰红军,配合山上突围,牵制围寨红军。
1932年3月间,被围困数月的黄镇中,缺乏补给,山上食品眼看就要用完了。他开始孤注一掷,为突围做准备。此时,黄镇中巡视云石寨四周,又听到瞭望哨兵汇报,称东方大寨、西方圆顶山均有红军连续侦查,并有构筑炮兵工事的迹象。黄镇中判断必有炮兵增援,于是派出竹笮嵊守望队先将山上的眷属士绅,找了一条溪涧密道秘密带离山寨。
4月16日夜发大雾,黄镇中认为机会来了,率部循密道经老庵背冲出,渡过梅江河上到老鹰寨。随后,与瑞金的两个守望队一起仓皇逃离,游走于宁都、瑞金、石城、广昌、于都各边区,躲避红军。
将近18年后,1949年9月23日,解放军攻克翠微峰,将盘踞在此、想再次依靠翠微天险固守待援的黄镇中俘获。黄镇中经公审后被判处死刑。(廖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