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闻网 >> 理论前沿

追寻光辉足迹 铭记不朽功勋

来源: 赣南日报
2023-12-26 11:31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毛泽东在以赣南为主体的中央苏区战斗、工作、生活了近6年的时间。这6年,毛泽东走遍了赣南的山山水水,对民族复兴、革命道路、政权建设等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艰难探索,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厚的宝贵精神遗产。新征程上,追寻毛泽东在赣南苏区的光辉足迹,缅怀和铭记其不朽功勋,对于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建设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具有重大意义。

  经过艰辛探索为中国革命找到新道路作出重要贡献

  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后,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开辟、巩固和发展中央苏区的探索实践中,逐步深化发展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4月5日,毛泽东在瑞金主持红四军前委会议时,提出了“一年争取江西”的战略计划。

  随后,红四军在毛泽东等领导下,进行了第一次分兵,先后建立了于都、兴国、宁都三县红色政权,达到了深入发动群众、帮助建立红色政权和地方革命武装、开辟和扩大红色区域的预期目标,有力地推动了赣南土地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1930年,红四军在赣南“三月分兵”,认真执行毛泽东关于“同时扩大,同时深入”的方针,建立政权,扩大武装,逐步形成了一块比较巩固的苏区。这两次分兵,促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1930年10月至1931年9月,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下,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从而使赣西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1931年11月,“一苏大会”在瑞金召开,正式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初步形成。

  领导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工农民主政权

  1931年11月,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人民委员会主席后,对苏维埃国家政权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可贵探索。

  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红色政权建设的理论,提出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发展要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要求把土地革命和红色政权的建设结合起来,强调必须坚持党对红色政权的领导。

  毛泽东科学地阐明了苏维埃政权的宗旨和任务。他指出,苏维埃必须“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的痛痒”,处处为群众着想。红色政权之所以能在白色恐怖中存在和发展,正是因为完全依靠于人民群众的支援。

  为了把苏区建设成为先进的革命阵地,保证反“围剿”胜利,毛泽东全面系统地提出经济建设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主张即使在革命战争条件下,也要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发展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与保护私人经济同时并进;开展赤白区间贸易,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增收节支,发展经济等路线方针。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初步形成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总结中国革命独特经验,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提出反对本本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初步形成。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县城开展了著名的寻乌调查,并写下《反对本本主义》这一光辉著作,深刻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的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认为本本主义不是“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必须认真地调查研究中国的情况,独立地思考和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才能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理论和策略。这充分表明,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已经初步形成。

  深入开展群众工作,党的群众路线基本形成。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不久,我们党就深刻认识到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红军打仗的时间和做群众工作的时间是一与十之比。毛泽东第一次到兴国时就提出:“每个共产党员对争取群众的观念,要如和尚念‘阿弥陀佛’一样深刻,随时都要叨念‘争取群众’。”1934年1月,毛泽东在“二苏大会”上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报告指出,必须切实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毛泽东把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基本形成。

  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其精髓是人民战争思想。红军采取“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灵活机动战术,实行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为基本原则的游击战、运动战。这些战略战术思想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之上,是土地革命战争前期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指导原则,形成红军全部作战原则的基础,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34年1月,毛泽东在“二苏大会”上指出,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这表明,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已经基本形成,他不仅看到了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伟大作用,而且阐明了人民战争得以发挥其最大威力的方式和途径。

  为孕育形成苏区精神作出重要贡献

  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苏区时期孕育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求真务实。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没有气馁,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革命必胜的信心,与普通战士一起行军、战斗、吃苦,教育、鼓励战士坚定革命理想,最终克服种种困难,开辟了全国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中央苏区。毛泽东注重深入苏区实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中国社会实际情况,从中国实际出发指导中国革命运动和苏区建设。

  保持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怀。毛泽东带领苏区党政干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使苏区群众发自内心地感慨:“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苏区局部地区执政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

  保持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极其艰难困苦条件下,苏区军民从领导到群众,过着同样清苦的日子。毛泽东本人更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着粗茶淡饭,晚上办公,还把油灯的三根灯芯减为一根。苏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许多人为革命事业舍小家为大家。

  今天,学习和缅怀毛泽东在赣南的光辉足迹和不朽功勋,就是要学习和继承他崇高的精神风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赣州篇章。

  (中共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 邱晓玲]
客家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