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日,在客家分为两种。一是老人寿诞喜宴,一是小孩11岁生日初庆。小孩生日初庆一般规模不大,贺礼也以外公家为重。老人做生日则不同,其场所选择,厅堂设置,桌席规模,乐队人选,应显得宽松、庄重、体面、热闹。
以前,老人做生日,规矩程序较多。时间确定后,儿孙辈无论何处工作,均要提前告假回家祝寿。家中厅堂要张灯结彩,贴上对联喜帖,营造喜庆氛围。执事人员各司其职,为操办寿宴做准备。
当天一大早,乐队入门,饮酒食果品后,齐奏乐曲,便拉开了寿庆的序幕。
上午10时许,先行食寿汤仪式。在厅堂上,一对寿烛徐徐点燃,通红透亮,两根粗大寿香吐出清香。儿孙辈鸣爆祭祖后,先生引男女两位寿星来到上厅中央预设的大圆桌上首,于太师椅(或藤椅)上左右坐定,厨师用铺了大红纸的条盘端来寿汤,放置圆桌上缘,汤中含全鸡、鱼肉、肉丸、长寿面等佳肴,再递上碗筷调羹,摆上寿酒。随着厅堂门口喜爆轰鸣,厅内鼓乐响起,厨师面向寿星,双手作揖,高声赞曰:“寿汤煮来喷喷香,捧给寿星亲口尝,男女食了增福寿,椿萱并茂永健康,老当益壮多精神,寿如彭祖八百龄,多子多孙多欢喜,儿孙代代穿朝衣,今日听我祝赞后,松鹤延年寿天齐。”赞毕,先生招呼寿星的子孙(含女儿女婿外甥)等,男左女右,先长后幼,围聚在寿星的两边下首,依次向寿星敬酒,并送上吉祥话:如“加增福寿”“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寿星享受十年一次的殊荣,边适度饮酒食汤,边回赠好话。尚在读书的,祝学业有成;正在工作的,祝步步高升;做生意的,祝财源广进;种田的,祝年胜一年;再摸摸幼童的头,愿其身体健康,长大胜人。厅堂里乐队吹奏唢呐胡琴,曲调优美动听。前来看热闹的乡邻,啧啧称赞,其乐融融。有积蓄的寿星,按老规矩行拜寿大礼,晚辈跪拜后,要赏给一红包,金额呈偶数,以示好事逢双。这场重头戏过后,大家便忙于迎接宾客了。
临近中午12时,随着催席爆竹的响起,众宾客络绎前来。客人基本到齐后,接着是安席仪式,这仪式与其他客家喜庆有所不同。按双排桌论,第一席首席为女寿星娘家的男性长者坐之,曰“吾妈外事”。第二席的首席则安本房辈分最高的男性入座,曰“爸爸外事”。宾客入席后,随着打条盘的通用人员来回穿梭,美味佳肴香味四溢,桌上的名烟佳酿,美不胜收。12碗丰富的客家菜,水乳交融,可口诱人。众宾客你请我让,你敬我回,场面活跃,笑语连连。鸣爆出扣肉时,寿星从首席起,依次向来宾们敬酒,祝贺声,音乐声,杯盏碰撞声,汇成一曲热闹的交响乐,将老人的寿宴推向高潮。
正是:耄寿椿萱夸并茂,日月齐光庆双辉。(钟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