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表演人气旺,舞出龙年精气神。近日,崇义县阳明古街上演了一场精彩舞龙表演,24名舞龙队员手持三节龙,在桌子和地面上翻滚腾挪,流畅的动作、默契的配合,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龙年看舞龙,还是那个熟悉的年味。”市民肖欣带着一家人赶来观看舞龙表演,并用手机录下视频,发到朋友圈,与亲朋好友一起分享新年的快乐。
三节龙是崇义人春节、元宵等重要节日不可或缺的表演活动,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过去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舞龙队伍,舞龙队员舞着金龙走村串户,热闹非凡。还有不少村民争着抢着摸一摸龙头,寓意鸿运当头、大吉大利。”崇义县非遗中心副研究馆员李燕介绍说。
据悉,崇义三节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节组成,长3米,龙头以竹篾编制支架、彩纸装饰而成,龙身以红绸布相连接,龙头上绘有八仙、灶神等图案。三节龙分桌上舞龙和地面舞龙。桌上舞龙由3名舞龙者站在仅有0.64平方米的八仙桌上舞动,有腾云驾雾、高车摇水、穿龙、团龙、左右舞龙等动作。地面舞龙有举龙、参拜、龙摆尾、左右舞龙、行步舞龙、正面舞龙、穿龙等动作。表演时,舞龙者轻捷自如地腾挪跳跃,舞动龙身,凌空穿插翻飞。其伴奏音乐充满节日的欢快,鼓点兴奋急促,曲调变化无穷。
非遗焕新,年味更浓。作为省级非遗,近年来,崇义三节龙守正创新,在舞龙动作、伴奏曲目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把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内容有机融合到其中,传递出和谐、快乐、奋进的美好情感。
除了紧跟时代步伐,崇义县还持续加大三节龙的文化推广传承。“县里下拨70多万元经费,在崇义中专设立了非遗传习所,成立了三节龙社团,配备了4名专业老师,每年都有150多名学生前来学习。”李燕说,崇义县还将持续推进三节龙等非遗进景区、进乡村等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旅游节,实现非遗活化传承。(记者李喆 通讯员钟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