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云灯起源于东河戏,主要分布在赣县区田村、白鹭、南塘等地,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本期有声海报,让我们一起走进赣县云灯。
在赣县田村,东河戏艺人根据新春之际戏班没有灯彩不能进祠堂演出的习俗,将东河戏演出剧目《白蛇传》的“水漫金山”水族舞中的“水旗”变为“云牌”,再糅合灯彩艺术特点,创作出具有浓厚民间色彩的云灯舞。后来,各东河戏班社争相传学,赣县云灯这一独特的灯彩艺术形式由此形成。
起初,赣县云灯是跟随东河戏班社至乡村演出,每年正月为演出期。进村时由两盏方形宫灯引路,后随“锣鼓亭”(两人抬鼓架,司鼓者立架内)和乐队、云牌表演队,紧接着是一副“銮驾”(即皇凉伞)。云灯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出云、跳云、点斗、洗云、团云、盖云、摆字等。
2013年,赣县云灯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设计制作:彭璐、廖锐、高忠媛
策划:刘君、彭惠
配音:蔡文杰
出品:赣州市融媒体中心、赣州市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