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今后不再受苦——回忆我的伯父蓝廷熙
我的伯父蓝廷熙是光荣的革命烈士。他出生于1915年,奶名南斗,于1934年10月16日参加红军,后在湖南的一次战役中英勇牺牲,年仅19岁。
我的家在于都县梓山镇梓山村竹头下,是一个大家庭,家里有28口人,略有一些田地。我的祖父有一个小作坊,主要从事做饼、晒酱油等小手工挣点辛苦钱度日。由于家逢巨变,我的父亲和伯父不得不寄人篱下,跟着五叔公讨碗饭吃。
伯父蓝廷熙身材高大,常年在外做木匠活,能说会干,善于交际,人际关系很广,在周边村子的同龄人中很有号召力,大伙都愿意跟着他一起做事。
1933年清明前后,中央苏区已经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于都是全红县,支援苏区、支援红军的氛围相当浓。在竹头下和河对岸的新圩两地,不知什么时候起驻扎了一个红军的伤兵连,据说有100多个伤病员,大多被分散在竹头下和上屋,还有一部分集中在河对岸的新圩。伯父经常往来于河两岸,除了送一些物资,还经常送饭给红军伤病员吃。伯父积极热情地为革命做事,不仅乡苏维埃的工作人员喜欢他,那些红军伤病员也十分喜欢这个人高马大、壮实肯干的小伙子。
父亲10岁那年的秋天,一个不年不节的日子,伯父竟然从圩上带了一块猪肉回家,做了一碗红烧肉。吃午饭的时候,他和五叔公说:“五叔,我就要去当红军了,傍晚就走,太阳仔(我父亲奶名)就托付给你了。”
傍晚时分,伯父和氽陀、来发等五个后生,准备从竹头下往潭头方向走,父亲死死抱住伯父的大腿,声泪俱下、声嘶力竭地大叫道:“哥哥……你不要走……我要和你一起走……你不要丢下我……”父亲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响彻河两岸。
伯父看着只有10岁的父亲,面黄肌瘦、身体孱弱,听着他的哭声,他忍不住一把抱住父亲,也放声大哭起来。
过了一会儿,伯父擦干眼泪,搂住父亲的肩膀说:“太阳仔,哥哥也不忍心丢下你,我参加红军就是去打仗的,打仗是要命拼的。你还小,你还是留在家里吧。”停了一下,伯父又说:“我是一定要去当红军的,去为贫苦老表打天下,就是为了大家今后不再受苦。”
伯父走后,便杳无音信。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家人才知道伯父在参加红军不久后就牺牲了,为了穷苦人不再受欺负,为了全中国的解放,伯父献出了他年轻宝贵的生命。和他一起去当红军的氽陀、来发等其他四个人也都牺牲了。他们五个人后来都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蓝元发/口述 钟庆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