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地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的设立
【党史中的赣州】
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毗邻闽粤。为寻求区域突破,探索以县、市、区为主体的综合改革,中共江西省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于1987年12月中旬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决定“从1988年1月1日起,赣州地区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1987年12月24日,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关于赣州地区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的决定》,要求赣州地区“可以在改革试点方面先走一步,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为全省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新经验”,并在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管理、技术改造、财政、对外经济贸易等十个方面进一步扩大赣州地区经济管理权限。
1978年至1988年,赣州地区十年改革开放探索实践的经验做法,得到了省委、省委政府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在这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中,中共赣州地委、行署结合赣州实际探索改革思路,创造性开展各项事业建设。比如,到1982年底,全区农村普遍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3年5月,全区国营企业利改税改革开始启动;1985年,全区地、县(市)国营工业企业全面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以推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工业生产经济效益。这些改革,为进一步推动赣州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1986年3月23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对赣州地区试行特殊政策有关具体问题的通知》,为推动赣州地区的改革提供了政策扶持,表明省委、省政府有意向要把赣州地区推向改革开放的前沿。加快赣州的改革开放,不仅对其本身,而且对周边的吉安、抚州地区乃至全省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设立赣州地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既是为全省改革开创新路、积累经验,更是赣州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时任中共赣州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云川称,这是赣南人民“幸运的一件大事”。1988年5月,江西省委、省政府批转赣州地委、行署《关于赣州地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大胆探索、勇于突破,并在搞活企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14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共赣州地委、行署解放思想、勇于探索,认真贯彻《决定》《实施意见》,紧紧抓住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赣州区位优势,以改革总揽全局,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快发展商品经济,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建设。
赣州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建设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88年至1989年,主要以搞活企业为中心,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搞活流通为突破口,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理顺价格体系,催化市场的发育;第二阶段从1990年至1992年,主要以价格改革为中心进行市场运行机制改革,并做好以股份制为中心的企业改革和实行间接为主的宏观管理配套改革,确定新体制的主导地位;第三阶段从1993年至1998年,主要是巩固、完善、发展新体制,建立起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
经过十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实践,赣州地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经济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区综合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199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239.7亿元、财政收入20.03亿元、职工年均工资46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45元,分别为1987年的7.19倍、6.64倍、4.14倍、5.59倍,提前五年实现经济总量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二是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经济运行机制,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1998年底,全区国有企业改制面达92.6%,集体企业改制面达91%,股份有限公司8户,有限责任公司99户,股份合作制109户,租赁304户,承包199户,兼并33户,组建集团14户,个体私营户19.4万户,从业人员59.76万人。三是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林牧渔四产业总产值构成由1987年的62.50:11.06:22.78:3.66调整到1998年的45.96:5.35:37.76:10.93。四是初步形成工贸结合、技贸结合、内外贸结合、资金技术相互融合的外贸体制。1998年,全区共批准外资项目819个,实际利用外资4.94亿美元。对外开放的扩大,有力地带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全区三大产业结构比由1987年的48.18∶29.34∶22.48调整为1998年的38.71∶28.32∶32.97。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区以铁路、公路为主体,航空、航运为两翼的立体交通网初步形成,邮电通信基本实现现代化,能源建设步伐加快,长期困扰赣南的交通、通信、电力等瓶颈制约大大缓解,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此外,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的其他各项改革同步推进,取消职工福利性分房,全面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步完善失业、养老、医疗、生育保险、下岗职工再就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
赣州地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是得益于在改革试验的具体实践中始终做到了“六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提高干部做好各项改革事业的素质,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坚持用好“解放思想”这一法宝,不断更新观念,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坚持依托赣州实际,找准改革突破口,选准经济发展路径;坚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创造、优化有利于改革和发展的稳定环境;坚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各项事业改革;坚持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进步,做好相关配套设施改革。
赣州地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及成功实践,使赣南这个比较贫困、封闭的地区,通过政策支持和先行试验,走上了新旧体制加速转换、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成为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阵地。(陈安 谢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