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革命事业坚决勇敢——记早期共产党人郭一清
在赣一中校史馆中,有一封开国元帅彭德怀写给郭一清烈士儿子郭兴让的信,信中写道:“一清同志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早期信丰县委的领导人之一,是我的战友。他不幸于1930年7月下旬攻打长沙时光荣牺牲。安葬于浏阳门外七里巷附近。当时因环境险恶,为避免敌人掘尸而未立碑,与其他牺牲的同志埋于一起,日久已难辨别。惟一清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坚决勇敢、艰苦奋斗之精神,将永远留在人间,值得我辈学习!”这封信写于1951年9月5日,当时彭德怀正在朝鲜战场上。
郭一清,1902年出生于信丰县游洲村。8岁入私塾读书,课余假日习武健身。1921年秋高小毕业后,考入江西省立第二师范。1925年夏,华中体育运动会在南昌举行,郭一清作为选手参加比赛。运动会期间,他接触了许多进步青年,由共青团南昌地委委员朱由铿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返校后,他积极在校发展共青团员,当选为学校共青团支部书记,并被选为校学生联合会总干事。毕业后,因学业优异被校方留下工作。这为他继续开展进步学生运动提供了条件。
1926年冬,郭一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委派在母校省二师建立了党支部,任党支部书记。不久,学校放寒假,郭一清根据党组织指示,回家乡开展工农运动,担任信丰县工农运动指导员。经过郭一清和信丰县其他共产党员共同努力,信丰县三分之二的乡都建立了农民协会。春节刚过,春荒即至,许多贫苦农民希望农民协会能想办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郭一清认为农协会员的要求不过分,合情合理。他与战友、老同学黄达商量解决办法,决定召开群众大会,自家带头开仓放粮,迫使县内其他富豪效法。在群众大会上,郭一清发表演讲:“农会是为大家办事的,而今有许多农民饿着肚皮闹革命,我作为工农运动指导员首先是要负责任的。”接着他把手一挥,激昂地说:“不是说一切权利归农会吗?我们辛苦种出的粮食为什么没有权利享用,要年年挨春荒呢?今天这个会就是要让大家好好行使权利的大会。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向土豪要饭吃。我家是自耕农,农忙请几个短工,荒年放两担谷子,也是一种剥削。今天就先开我家的谷仓,如果有人觉得不好意思,那就算是借粮度荒吧!不过,可以老虎借猪——不要还的!”台下立刻响起一片赞扬声、欢笑声。紧接着,黄达也公开表示,欢迎农友到他家开仓分谷。郭一清这一自我革命的举动,使农友们办农会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仅几天时间,各乡农协便增加了许多会员。在各地农协带领下,信丰全县开展了有声有色的“二五减租”及抗租抗息斗争,全县农民运动不断推向高潮。
1927年2月间,中共赣州地委将郭一清召回赣州领导学生运动。3月6日,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遇害。郭一清奉命返回信丰县组织悼念陈赞贤烈士活动。在信丰县各界召开的追悼陈赞贤烈士大会上,郭一清当场吟唱一首悲壮激昂的词:“爱同胞!爱同胞!何为呼,何为号?豺狼举刀、夺我英豪。十八枪的仇啊,终究要报!”追悼会结束后,郭一清又组织队伍游行示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倪弼”“为陈赞贤烈士报仇”等口号,响彻信丰县城上空。
两个月后,蒋介石派遣“清党军”进占赣南各县“清党”,破坏共产党组织,屠杀革命人民。信丰县同样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但是,信丰县党组织并没有停止斗争。郭一清等联络疏散隐蔽在乡村的共产党员和革命骨干,继续秘密发展党组织和农民协会,使全县党员发展到70多人,建立党支部13个。
八一南昌起义后,信丰县党组织的活动很快由秘密转为公开,1927年10月正式成立中共信丰特区委员会,黄达任特区委书记,郭一清任特区委宣传委员。这年底,信丰籍共产党人、曾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担任南昌《贯彻日报》编辑部副主任的萧凤鸣,由上级党组织派回信丰,领导成立中共信丰县委,并任县委书记。郭一清很快与萧凤鸣结成莫逆之交,在萧凤鸣领导下团结战斗,宣传贯彻中共八七会议精神,按照中共江西省委指示积极组织发动农民,准备举行武装起义。
1928年元宵节刚过,中共赣西南特委派丛允中到信丰,传达特委关于立即组织农民起义的指示,中共信丰县委加快了起义准备工作。2月21日晚,县委在郭一清家中召开扩大会议,对武装起义作出行动部署。会上宣布成立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和起义总指挥部,一致推举郭一清担任总指挥。2月22日夜,郭一清指挥全县起义队伍分成4路,在密集的锣声中同时起义,先铲除各乡间罪孽深重、民愤极大的土豪恶霸,然后组织起1万余名起义队员围攻信丰县城。然而敌人仗着有机枪、手榴弹等武器死守城垛,县城一时难以攻占,起义队伍围攻县城长达10天,始终未能攻入城内。而城内守敌已调集三乡民团3000余人打着“保城”旗号前来救援。3月8日,驻赣州国民党军独立第七师1个营开来镇压。起义队伍腹背受敌。面对这一情况,中共信丰县委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下令攻城队伍撤退疏散。部分队员由郭一清等人带领,转入崇仙山区开展游击战争。起义失利,郭一清没有气馁,带领转移到山区的队员积极筹建工农革命武装。他在崇仙与定南县交界的黄柏山庵堂墙壁上题诗一首以明心志:拔山盖世眼重瞳,垓下悲歌莫路寻;成败归天谁肯信,乌江自刎亦英雄。
1928年11月,郭一清在定南、安远两县交界的杨家寨,接到上级党组织指示,将信丰、安远、定南3县农民武装合编成立赣南工农革命军第二十六纵队,郭一清任纵队长,黄达任纵队党代表。赣南工农革命军第二十六纵队成立后,在郭一清、黄达率领下,积极活动于信丰、安远、定南3县边境。1929年1月30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从井冈山挺进赣南来到定南县龙塘圩,与郭一清率领的赣南红军第二十六纵队取得了联系。通过与郭一清、黄达交谈,毛泽东、朱德初步了解了当地情况。为使疲惫已极的红军部队得到休息和补给,以振军威,毛泽东、朱德决定攻打安远县城。郭一清奉命率领纵队牵制敌军。纵队党代表黄达充当向导为红四军带路,向安远城方向前进。途中,毛泽东接到中共安远县委送来的情报,得知敌人已在孔田圩北面设下埋伏。毛泽东、朱德立即改变计划,率军转向寻乌县境。郭一清率纵队留在信、安、定3县边境,继续开展游击活动。
1929年4月中旬,彭德怀率前来赣南游击的红五军,执行红四军前委于都会议制定的计划,从于都返回井冈山。途经信丰县时,彭德怀决定将郭一清率领的红二十六纵队编入红五军,成立军政治保卫大队,任命郭一清为大队党代表,李寿轩为大队长,随同红五军返回井冈山恢复根据地。不久后,郭一清改任红五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政治委员。此后,郭一清率部跟随彭德怀转战湘、鄂、赣边区,在各次战斗中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受到彭德怀赞许。
1930年6月,红五军第五纵队扩编为红八军,郭一清转任红八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7月,红五军、红八军在湖南平江整编,各军所辖纵队均改设为师,红八军第一纵队改为红八军第六师,师长陈毅安,郭一清任该师政治委员。7月25日,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进攻长沙城。在激烈的金井战斗中,率领部队勇敢冲锋的郭一清不幸身负重伤,壮烈牺牲,时年28岁。(肖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