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发宗:“扩红”运动的模范
他初生牛犊、一身正气,参加了活捉国民党师长张辉瓒的战斗;他英勇善战、机动灵活,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他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组织动员兴国模范师全师加入红军,成为苏区的一面光荣旗帜。他就是兴国籍开国少将钟发宗。
钟发宗,1910年生于兴国县长冈乡榔木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4月,毛泽东率领一个警卫排首次来到兴国,在鸡心岭群众大会上作重要讲话。钟发宗为毛泽东“穷人的出路在于革命”的讲话所感动、信服。就在这年,他报名参加了红军,不久任红三军第七师第二十团排长。1930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前夕,为加强地方武装的领导力量,从红军中抽调了一批基层干部充实地方武装。钟发宗就在这时奉命回到兴国任东一区特务连连长,组织群众坚壁清野。国民党军蒋光鼐、蔡廷锴的第六十、六十一师分别盘踞兴国县城和坝南。兴国赤卫军与各区乡的游击队驻扎在与县城一河之隔的长冈、榔木、武塘、集瑞等地。国民党军困守城里,粮食全靠飞机空投,而蔬菜等却无法解决。
有一天,侦察员报告,有五六十个敌人带枪过河来摘老百姓的蔬菜。钟发宗当即在榔木竹篱岭设下伏击圈,当敌人进入射程之内,钟发宗一声令下,赤卫军猛烈攻击。敌人丢下担子,仓皇逃跑,赤卫军穷追猛打,一直追击到武塘河边。从此,敌人再也不敢出城过河来了。
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消息传到兴国后,钟发宗向赤卫军总指挥部建议,实行“敌退我追”的战术。指挥部采纳了他的意见,授权由他指挥,调动部队,组织追击。敌人不敢恋战,稍事还击,就拼命逃跑。钟发宗率部一直追到离县城40多里的社富白区边缘,沿途缴获了敌人遗弃的大批枪支弹药、军毯、棉衣等物。1932年,钟发宗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为巩固和发展苏区,粉碎敌人新的“围剿”,中央苏区广泛开展了多次“扩红”运动。兴国县成为“扩红”模范县。1933年春,中共中央局提出“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号召,整个苏区掀起了“扩红”热潮。
这年初夏,时任江西军区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的钟发宗,奉江西军区司令员陈毅和总政治部驻兴国“扩红”总队长罗荣桓之命,回到兴国老家开展“扩红”工作。他在县委召开的干部大会上作“扩红”动员报告,提出动员兴国模范师部分战士参加红军。兴国模范师是1932年8月组建的,当时虽然叫“师”,但并不是正规部队,只是寓兵于农,即平时训练,战时出发,配合红军开赴前线作战,相当于民兵组织。时任兴国县委书记谢名仁、兴国模范师政治委员谢远松对他的讲话非常赞成:“钟部长,你的意见是让模范师全体参加红军,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师长钟远洪扯大嗓门说:“全师加入红军,这个头我来带。”钟发宗兴奋地挥手说:“这一炮一定要打响。这个头一带,全苏区扩大红军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新的形势。”于是,他和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领导废寝忘食,层层动员。
1933年5月9日晚上,在排长以上干部大会上,大家一致高呼:“全师一致上前线!”5月10日、11日,兴国模范师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和全体军人大会,钟发宗报告了当前形势和“扩红”的重要意义。其间,“一致到红军中去”“保卫苏维埃”的口号响彻云霄。
钟发宗把这个喜讯电告当时在宁都的陈毅司令员。陈毅听了激动地说:“真了不得。太好了!太好了!我马上去兴国。”5月14日,中共中央局、少共中央局联名发来贺电:“你们这一英伟的创举,是革命历史上一页灿烂的记录,是给帝国主义国民党的进攻以铁锤的回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嘉勉电称:“你们这样英勇果敢的精神,确是全苏区的好模范,完成创造百万铁的红军的先驱者。”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也联合发来贺电,热情称赞和讴歌“兴国模范师上前线”。兴国模范师集体报名当红军,震动了中央苏区。
6月1日下午,兴国模范师5600余人,集合在城郊筲箕窝广场召开“出征誓师大会”。钟发宗和江西军区、兴国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和被邀请参加的部分兄弟部队、红军部队的代表登上检阅台。会场上礼炮齐鸣,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欢声如雷。陈毅代表中革军委宣布“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正式成立,并举行庄严的授旗仪式。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踏上漫漫长征路。上级党组织考虑钟发宗是本地干部,熟悉地方情况、群众基础好、组织协调能力强,让他留了下来,跟随陈毅等人带领部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历经血与火的淬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钟发宗成为共和国开国少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曹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