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客家新闻网 > 红色之旅 > 红色记忆

张承椿:赤胆忠心入虎穴

2022-03-02 16:02    来源: 赣南日报-客家新闻网

  他是赣南早期共产党员,曾向朱德、陈毅汇报崇义革命情况,为南昌起义军余部转战崇义、上堡整训作出了贡献;在血雨腥风中,他孤身潜伏敌营,搜集提供情报,机智勇敢地对敌斗争;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直至献出宝贵年轻生命。他就是崇义籍革命烈士张承椿。

  1902年,张承椿生于崇义县茶滩的一户贫困农民家庭。1926年12月底,经陈赞雍和邓子恢介绍,张承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他革命生涯的新征程。

  1927年4月28日,中共崇义支部决定五一国际劳动节举行群众游行示威,反对苛捐杂税。根据党组织安排,张承椿到茶滩发动群众。5月1日早晨,张承椿率农民协会会员和群众,冲破了反动军警的阻挠,到城隍庙前的大坪场集合,并作了宣传演说:“目前正当耘田、砍竹沤笋急需大量石灰,蔡舒县长却要恢复已经取消了的石灰捐。大家想想,我们能交纳这种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苛捐杂税吗?”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广泛宣传和据理力争,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5月2日,国民党崇义当局被迫宣布取消石灰税和其他苛捐杂税。

  5月下旬,国民党“清党军”进驻崇义,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白色恐怖重新笼罩崇义。崇义党组织和党员、革命骨干被迫分散各地隐蔽,坚持革命斗争。同时,根据党组织安排,张承椿通过关系打入敌营,任县自卫队队员。由于能说会道、关心下属,张承椿很快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不久升任自卫队排长。

  11月2日,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从大余到达崇义文英、古亭、上堡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得知这一消息后,张承椿借故离开自卫队,与地下党员张声懋、陈必凯、周良松等秘密到上堡,向朱德、陈毅汇报了崇义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斗争和在上犹鹅形山区有一支部队等情况。在崇义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起义军余部与张子清、伍中豪带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三营500余人取得联系。两支部队的汇合壮大了革命力量,并在上堡进行了整训。

  12月,中共赣南特委委员、于都中心支部书记丘倜和于都中心支部干事李英来到崇义,一方面传达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帮助崇义恢复党组织;另一方面经崇义去湘南寻找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为准备于都起义联系枪支。丘倜、李英在县城找到潜入敌营的张承椿和原崇义县农民协会主席杨心清,并商量决定:丘倜留在崇义工作,李英带丘倜亲笔信去湘南寻找南昌起义军余部。

  丘倜和张承椿、杨心清研究了恢复崇义党组织的问题。鉴于大革命时期崇义大多数党员都是长潭、杰坝人,于是他们决定通知全体党员,以探亲访友为名到长潭圩聚会。12月底,全县党员会议在长潭圩永阳客栈秘密召开,张承椿、杨心清、陈必凯、邹裕敏、张声懋、张继伊、周良松、黄一凡、黄卓人、朱敢夫等10人参加会议。丘倜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和省委特委指示精神。会议按照赣南特委扩大会议的要求,经过审查登记,到会同志被确认为中共党员。会议决定恢复党的活动,成立中共崇义特别支部干事会,朱敢夫任书记,并在永阳客栈设立联络总站。

  1928年1月,党组织派张承椿利用远房亲戚关系,借“招兵”为名,打入“靖卫团”。为了取得敌人的信任,张承椿与代县长邱佐棠打得火热,经常在一起吃吃喝喝。加上机智灵活,又有自卫队排长经历,张承椿很快得到邱佐棠的赏识,不久升任长潭乡靖卫团团总。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1月17日,毛泽东、朱德派联络员到长潭与张承椿、陈必凯、廖祥等人联络。中共长潭支部立即动员全体党员,带领杰坝街上的雇工、学徒和贫苦农民,连夜架起了一座临时浮桥。1月18日清晨,红四军由营前出发,安全渡过大江,于上午10时到达杰坝圩。杰坝的商人、工人及贫苦农民站在街道两旁,燃放鞭炮,热烈欢迎红军的到来。午后,红四军一部向崇义县城进发,大部分留驻杰坝。毛泽东、朱德住在杰坝圩余福源店内。

  当红四军要进入崇义境内的消息传来,大恶霸、自称湘军司令、国民党崇义县代县长的邱佐棠于1月17日傍晚乘竹筏到长潭乡靖卫团团总张承椿家,要求给予他保护。张承椿沉着机智,故作热情,把邱佐棠藏到东坑子蓝屋的草楼上。

  1月19日,红四军在杰坝圩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红四军还派李天柱率先遣营到东坑抓捕邱佐棠,并于1月21日处决了邱佐棠。在红四军的帮助下,崇义土地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1930年3月,中共上(犹)崇(义)县委成立,何翊奎任书记,张承椿当选为县委委员。5月,根据西河行委指示,中共上崇县委决定组织农民武装起义。5月5日、6日,崇义茶滩、长潭先后举行了农民武装起义,打击土豪劣绅。

  1932年,潜伏敌营的张承椿在于都被敌杀害,英勇就义,时年30岁。1951年,张承椿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光荣称号。(骆耀明  陈安)

[责任编辑: 彭璐]
推荐新闻

 视觉

    版权说明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市民服务投诉热线:0797-812208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 ICP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2023016447号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WWW.NEWS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