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凤鸣:红心向党,忠贞不渝
为了发动群众开展年关斗争,举行农民起义,他毫不犹豫地将家里财产全部分给农民;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他毫不畏惧,始终保守党的秘密,英勇就义,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绝对忠诚。他就是信丰籍革命烈士萧凤鸣。
1916年,萧凤鸣考入赣州第四中学后,开始阅读各类进步书刊,接受进步思想。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消息传到赣州后,赣州各学校学生纷纷上街,举行抗议集会。萧凤鸣手执写有“努力救国”字样的三角旗,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随后,他踊跃参加宣传队,在校内外散发传单,书写革命标语。1921年,萧凤鸣考上国立武昌商科大学。其间,萧凤鸣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1924年,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信丰籍第一位共产党员。
1927年春,萧凤鸣考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那里,他逐步认识到:光有工人运动还不行,中国革命还必须团结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只有把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才能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寒暑假回到家乡信丰后,他一方面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和毛泽东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另一方面在黄坑庙等地办了几处夜校。他从日常用字用词,讲到耕田种地的专用字词,从农民的租谷高利,讲到反剥削反压迫的道理,讲得生动活泼,吸引了许多学员。有的学员问:“你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不去做官?”萧凤鸣坦然回答:“做官不好。现在做官的人专门为自己,我要做些对大家有利的事情。”启发大家对贪官污吏进行斗争,夜校成了宣传革命道理的阵地。
1927年,萧凤鸣参加南昌起义,后来随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起义部队在潮汕受挫后,萧凤鸣几经挫折,返回赣州,任中共赣南特委委员。12月,他回到家乡信丰领导年关斗争。
萧凤鸣家是大户人家,祖辈富裕,五代兴旺,到了父亲萧猷荣这一辈,仍有20多亩水田、50多间瓦房、1间店铺。父亲去世后,有一天,他与母亲商量:“现在世界不同了,你要把眼光看远一点,气量要大一些,钱和田产终究是要交还农民的。”征得母亲同意后,他决定把自家的财产分给贫苦农民。
随后,萧凤鸣在黄坑庙召开群众大会。他亲切地对乡亲们说:“乡亲们,年关到了,今天请大家来,不是向大家要租要债,而是给大家分谷子,把田地交还你们耕种。”听了这话,农民们面面相觑。
萧凤鸣神态坚定地继续说:“现在,我把这箱契约当众烧毁,以后,你们租借的土地就属于你们的了。”话音刚落,萧凤鸣点燃契约,火趁风威,风助火势,契约立刻化为灰烬,会场四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萧凤鸣挥了挥手,掌声停了下来。他接着宣布:“我家300多担谷子全部给乡亲们!但是,这仍然还不够。怎么办?我们向公堂粮仓‘借’,向县城的豪绅要钱要粮!”人群中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萧凤鸣和党组织的领导下,年关斗争很快遍及全县。萧凤鸣将没收到的30多万担谷子全部分发给贫苦农民。
1928年初,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成立了由萧凤鸣任书记的中共信丰县委。县委成立以后,萧凤鸣在信丰土墙背村召开了一系列会议研究组织农民起义问题。2月18日,萧凤鸣主持召开县委全体委员会议,作出了“攻打县城,夺取政权”的决定,对起义的行动计划等事宜作了具体研究。会后,县委派出干部,分别到全县各个地方召开党员、团员、农会干部、农会会员等各种会议,进行宣传发动,秘密组织赤卫队,准备举行武装起义。
2月21日晚,萧凤鸣又在游州村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立即组织农民武装起义,夺取政权,成立了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和县起义总指挥部,黄维汉为县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郭一清任县起义总指挥部总指挥,萧凤鸣任党代表。
2月23日凌晨,在萧凤鸣等领导下,数万农民高举着松明火把,手执鸟铳、梭镖、大刀,浩浩荡荡向县城进攻。“轰!轰!轰!”三声攻城号炮巨响后,起义队伍迅速出击,扫清了敌人设在城外的据点。城内敌人凭借牢固城墙负隅顽抗,围攻长达10余天之久,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连上海的报纸都发出了“信丰告急”的消息。3月8日,由于起义队伍武器少,火力单薄,城外敌人又赶来增援,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受挫。萧凤鸣率起义队伍转入农村坚持游击斗争。6月,他辗转到上海、香港等地,后由广东省委派到惠阳县平山乡村师范学校,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任惠阳特委委员、惠阳平山乡村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
1932年春,萧凤鸣写了一封信回家探听情况,被当时信丰反动头目张枚新等人发现,立即电告驻惠阳粤军第二军第五师师长张达,指控萧凤鸣为“信丰匪首”。萧凤鸣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6月8日,萧凤鸣高唱雄壮的《国际歌》,呼喊“中国共产党万岁!”“苏维埃政权万岁!”“打倒一切反动派!”等口号,在惠阳西湖五眼桥前红棉树下慷慨就义,时年仅30岁。(庄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