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客家新闻网 > 红色之旅 > 红色记忆

赣南苏区: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形成地

2022-01-12 11:26    来源: 赣南日报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既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认识论,又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群众路线在以赣南为主体和核心区域的中央苏区孕育形成。党领导广大苏区军民的革命实践生动地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

  苏区时期,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率先垂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扎根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培育了与苏区群众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当年传唱中央苏区的兴国山歌,充分展现了广大劳苦群众对苏区干部身上反映出来的党的优良作风的赞誉。

  党领导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摧毁了农村封建经济基础,成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农村社会大变革。苏区广大贫苦农民挣脱了封建枷锁,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政治上翻了身,成为自己的主人。正如一曲山歌所唱:“山歌唱来闹连连,打倒地主来分田,工农翻身做了主,保佑共产党万万年。”

  各级党和苏维埃政府真心实意地解决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住房方面,1931年9月27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发布第七号布告,要求各县、区苏维埃政府帮助因战争损毁住房的群众解决困难。1933年春,长冈乡塘背村贫农马荣海家失火烧毁房屋,长冈乡苏区干部带领群众捐钱捐料帮工,帮助马荣海重建住房。在穿衣、吃饭、烧柴等方面,苏区过去很少种棉花,为了解决群众穿衣问题,临时中央政府号召群众多种棉花;为做好粮食收集和保管工作,调节粮食供应,临时中央政府建立了各级粮食调剂局;创办各级消费合作社,活跃苏区商品流通,方便群众购买日用品。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帮助军属砍柴的动人事迹,被刊登在《红色中华》上。在过桥走路方面,为发展苏区交通,苏区干部带领群众修建了许多道路、桥梁和渡口;贡江、梅江、绵江沿岸各县河流都进行了修整,可通木船和竹筏;1932年5月,江西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定,以于都为中心建立于(都)会(昌)、于(都)瑞(金)、于(都)赣(县)、于(都)宁(都)、于(都)兴(国)吉(安)及于(都)兴(国)万(安)等交通干线,到1933年基本完成;1933年11月12日,临时中央政府发出修筑苏区内22条干线公路及县、区、乡支路的具体规划的第十八号训令。兴国至赣州、银坑至宁都等干线如期开通。

  党和苏维埃政府深入开展卫生防疫运动,增强广大军民身体素质。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党和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解决红军和地方群众的医疗和疾病预防问题,颁布《苏维埃区域暂行防疫条例》《卫生运动纲要》等文件,积极发展苏区卫生医疗事业。为增强苏区军民体质,减少疾病,苏维埃政府注重发展苏区体育运动。1933年5月30日,在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红军和地方都有运动员参加。

  党和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妇女的翻身解放,实行婚姻自由。党和苏维埃政府带领广大妇女,向落后野蛮的封建婚姻制度发起了猛烈冲击,提出了“实行婚姻自由”“反对包办买卖婚姻”“反对带童养媳”“反对蓄婢纳妾”等口号,受到苏区妇女的热烈拥护。1931年11月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实行男女婚姻自由的民主进步的婚姻法规。从此,苏区妇女在婚姻制度上获得了解放。

  党和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儿童免费义务教育。“在可能的范围内,必须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免费与小学教育的优待,至少需做到由政府供给小学学生的书籍与文具费用,和小学教员的伙食。”苏区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主要是通过创办列宁小学来实现的。经过各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努力,列宁小学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就近上学的需要。

  正因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党和苏维埃政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他们由衷地感叹:“红军共产党什么都想到了!”“政府工作人员真正顾乐(爱惜的意思)我们!”毛泽东在“二苏大会”上深刻指出:“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国民党要来进攻红色区域,广大群众就要用生命同国民党决斗。”

  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概念在苏区峥嵘岁月得到了初步阐述。经过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的七大对群众路线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就是我们党的领导骨干和党内党外广大群众密切结合的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就是指导方法上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路线。”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科学完整地表述了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正是有了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法宝,我们党始终坚持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个伟大胜利,也必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陈安)

党史中的赣州

[责任编辑: 彭璐]
推荐新闻

 视觉

    版权说明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市民服务投诉热线:0797-812208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 ICP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2023016447号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WWW.NEWS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