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近年来,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为推动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在第40个教师节之际,特刊发一批先进教师典型报道,敬请关注。
躬耕沃野育桃李
——记全国“模范教师”黄金月
黄金月
从教19年,其中,16年担任班主任、15年从事初三教学、16年任教研组长,她一直在定南最边远的乡村中学坚守,成了守护乡村教育的“庄稼人”。为了这一程守护,她放弃了多次进城的机会、放弃了发达地区学校的高薪聘请。在这平凡乃至清贫的近七千个日日夜夜里,她跋涉耕耘,不问归期。她就是定南县鹅公中学教师黄金月,近日,她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19年前,踏着恩师走过的路,怀着梦想,黄金月走进了离县城30多公里的乡村中学——鹅公中学。上语文课的第一天,她就发现山里孩子的阅读世界几乎是空白的。当她拿到第一个月工资580元,她毫不犹豫奔向书店精选了20多本书,再从家里拿了30多本自己的藏书,建立起班级图书阅览角,从此,教室后面多了一个书架。当学生有了些许积淀,她开始创立广播站和文学社,乡村的孩子也慢慢有了自己的“灵魂”驿站。
她和孩子们的写作成了县里的“品牌”。近年来,黄金月在《中国教师报》《新作文》《教师博览》等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指导学生发表文章200余篇。
黄金月的班主任之路,一走就是十六载,在这路上,她以“爱”字为径,营造乐土,倾洒了全部的热情和深情。在乡村,某个孩子没钱打菜,某个孩子在大冬天穿个凉鞋,某个孩子因为要帮家里收割稻谷而请假两周,某个孩子生病没地方熬药,某个孩子的裤子短得差不多齐膝盖……这些让她心疼的事情,她总是尽己所能去改变。她炒过菜给学生,买过衣服裤子鞋子给学生,也曾在周末帮学生收割稻谷,更曾在凌晨起来熬学生的中药。
鹅公镇是定南县最边远的山区,她每年坚持全面走访学生家庭一次。这种爱的感染是巨大的,19年来她转化的后进生有200余人,她和乡村孩子们的故事,登上了《中国火炬》《中国教师报》《学习强国》等。
黄金月开发了校本课程“乡野诗书”“写意生活”,探索过程中主持市级课题并参与省级课题,成了定南名师,每年受进修学校或教研室邀请去做讲座或上示范课,在县内影响颇大。她除了参加该县单元试卷及期中考试命题工作,2023年、2024年还参与编写了江西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考新评价》和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满分作文》。
黄金月说,那些努力让山里的孩子变好的日子,那些不忘初心坚守乡村的梦,那些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感动,就是“庄稼人”的幸福。
丹心一片为教育
——记江西省“最美教师”赖静怡
赖静怡
在赣州市文清路小学这片孕育希望的沃土上,校长赖静怡丹心一片为教育,以其教育智慧与师德修为,引领着这所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学校破浪前行,成为教育蓝海中一盏璀璨的灯塔。她不仅是知识的灯塔,照亮学子的求知路,更是爱心的使者,以“德”为舵,稳掌方向;以“爱”为帆,扬帆育人,引领着一艘艘小船驶向梦想的彼岸。近日,她被评为2024年度江西省中小学“最美教师”。
赖静怡深刻理解教育的真谛——立德树人,并成为这一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她将“德”深植于心、外化于日常的一言一行,不仅增强自我修养,更在校园内精心培育起一片德育的绿洲。她倡导的“三全育人”理念,如同一张细密而坚韧的网,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红领巾寻访”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独具匠心的课程体系,让每一位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赖静怡深知师资是教育之根本,她不遗余力地搭建起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鼓励教师追求卓越,勇攀教学高峰。她创建的多元化发展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在她的引领下,文清路小学的教师队伍在各类竞赛中屡获殊荣,不仅彰显了个人才华,更凝聚成了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天空。面对多校区、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赖静怡始终将校园安全视为头等大事。她亲力亲为,穿梭于各个校区之间,用细致的关怀编织起安全的防护网。她的身影,成为了师生心中最坚实的依靠,她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校园安全的庄严承诺。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上,赖静怡更是倾注了满腔热忱。她坚持五育并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小蜜蜂”合唱团等学生团体在各类比赛中大放异彩,展现了文清学子的多才多艺与文明风采。同时,她积极推动家校社共育模式,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赖静怡的辛勤耕耘与付出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与认可。这不仅是对她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她所秉持的“以德为舵,以爱为帆,扬帆育人”教育理念的赞誉。
大爱无言献青春
——记江西省“最美教师”孙霞明
孙霞明
如果说学校是一块人才沃土,那么她便是这块土地上的辛勤耕耘者。从教33年,她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为学生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践行着一位教师对教育的承诺。她就是安远县东江实验学校教师孙霞明。近日,她被评为2024年度江西省中小学“最美教师”。
孙霞明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充满爱心。孙霞明把一片爱心献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老师心目中的骄傲。留守孩小顺在初一时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一次打架事件后,小顺受到年级组的批评,一蹶不振,天天上课睡觉,成绩也不断下滑。孙霞明发现这个异常情况后,对他多了一份关注,总是有意无意和小顺聊天,希望能化解他心中的失意。一次,小顺因通宵上网而生病了,孙霞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亲自将他送到医院输液,在他身边守着并趁机开导他,教育他要珍惜读书的机会,不可蹉跎时光。在孙霞明的关心和帮助下,小顺重新树立了信心,那年中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高中。毕业之际他给孙老师留下了一张字条:“老师,你是我的好妈妈!”
孙霞明对事业执着,2023年春,孙霞明担任学校初三年级组副组长,并担任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当年2月,她被确诊患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一个月后,领导、同事都劝她调养好身体再上班,但她毅然返回岗位,她说她舍不得带了三年的学生。每天上完课后,嗓子虽然沙哑,但她很开心。当年9月,学校要她担任初三年级组组长,她的丈夫担心她的身体吃不消,不同意她承担这份工作。但孙霞明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说:“我先把任务接下,身体出了问题后再说。”这就是她的工作作风。一学年来,她每天坚持早到岗,晚回家,践行着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在教学上,孙霞明带头上示范课,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提高专业素养。孙霞明的辛勤耕耘,换来硕果累累。近三年来,她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5个。在全国知名历史学科网站——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开设了孙霞明个人名师专辑,发布原创课件及学科资料380多篇,访问人次达180多万。她先后被评为“县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县优秀教师”“市优秀教师”“江西省首届初中历史学科骨干教师”“江西省第五批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策划:专副刊编辑部 采写整理:记者涂家福 通讯员廖薇 陈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