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客家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栏目 > 党史百讲

【党史百讲】第二讲 中共赣南地方组织的创建

2012-12-20 08:31    来源: 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中共赣南地方组织创建人陈赞贤(前排左二)、朱由铿(前排左一)等人合影。

  从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到1925年“五卅”反帝斗争,赣南人民掀起了反帝爱国斗争的新浪潮,赣南的历史发生了重大深刻变化。马克思主义在赣南的广泛传播,让赣南涌现了一大批政治上日趋成熟的进步青年,为中共赣南地方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赣南地方组织的建立早于中国共产党赣南地方组织。1925年7月,赣州省立第二师范学生、五四爱国运动期间的赣州学联总干事郭一清(信丰籍)和同学黄达等到南昌参加全省运动会时,由南昌团地委委员朱由铿(南康人,在南昌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来由团转入党,曾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南昌地委委员、国民党省党部候补委员等职)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郭一清回校后,发展了团员,建立赣州省立第二师范团支部,并任支部书记。这是赣南的第一个共青团组织。同时,赣州各中等学校的毕业生当中,有一批奔赴广东,考入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直接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中不少人成为大革命时期赣南各地工农运动的领导人和中共地方组织的创建人。

  南康籍的陈赞贤在南昌第一师范读书时就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国民革命军。1922年5月,他随军北伐江西,后因病返回家乡。养病期间,他阅读了《新青年》、《新江西》等大量进步书刊,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发动和领导家乡民众开展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1925年冬,陈赞贤因领导农民反对北洋军阀拉伕的斗争,遭军阀当局通缉和搜捕,被迫避往广东南雄。1926年春,他在南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南雄县总工会委员长。

  1925年5月30 日,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6月,朱由铿和共青团南昌地委书记曾弘毅一起,以“沪案(即‘五卅’惨案)江西后援会”的名义,到赣州进行反帝宣传。他们带着“五卅”惨案中上海工人被英帝国主义分子惨杀的照片、传单等材料,首先在赣州省立第二师范师生中开展活动,然后又深入到南康、于都等地进行宣传演讲,帮助赣州和南康、于都等七八个县城成立了“沪案”交涉后援会,使整个赣南又一次掀起反帝爱国的怒潮。

  1926年6月,中共江西地委和团地委为迎接广东的北伐军进军江西,派出一批党团员到各地建立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同时帮助建立国民党组织。被派到赣南的是曾天宇和朱由铿两人,他们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特派员。7月,曾天宇和朱由铿到赣州后,开始筹建国民党赣县党部,因反对军阀向商界勒捐,被军阀邓如琢发现,曾天宇在赣州被捕入狱(后被营救出狱),朱由铿被迫避往广东南雄县,与南雄县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会合,两人即共同商定,重返赣州,创建党组织。

  7月间,陈赞贤到广州向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刘少奇汇报工作,被委派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特派员,回江西工作。8月初,陈赞贤与朱由铿回到赣州。他们以陈赞贤的老师丘恩华办的律师事务所为掩护,秘密开展活动。不久,又与在上海入党后奉命回乡开展革命活动的赣县籍青年学生谢学琅接上关系。随后,他们开会作出历史性的庄严决定,正式创建中国共产党在赣南的第一个地方组织——中共赣州支部干事会,朱由铿任书记,陈赞贤、谢学琅分任支部组织干事、宣传干事,隶属中共江西地委领导,机关设在赣州城大新开路黄家祠。从此,赣南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阶段。

  中共赣南地方组织成立后,迅速在各地发展党员和党组织,积极开展革命活动,领导工农运动,支援北伐战争,赣南的大革命运动一度呈现空前高涨的形势,为党在赣南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1922年至1924年,由孙中山领导的广州国民政府曾先后组织了2次北伐军进占赣州。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特别会议,提出党的首要任务是准备北伐,要求北伐必经各省的各级党组织加紧群众工作,给北伐军以有力的支援。为夺取国民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颁布北伐部队动员令,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江西尤其是赣南,是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必经之地。9月1日,北伐军总司令部下达总攻击令。北伐军进入赣南后,所经各地,受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大余、崇义、南康、于都等县人民群众,组织了侦察队、运输队,支持北伐军作战。沿途群众纷纷为北伐军带路、送信、运输弹药、抬运伤员,还主动给部队送粮、送菜,进行慰问。

  随着北伐军在赣南胜利进军,中国共产党在赣南的组织和力量得到迅速发展。9月6日,北伐军进占赣州后,陈赞贤被任命为南康县行政委员长。他一方面接管政务,雷厉风行地革除旧政,惩治贪官污吏,扫除腐败作风;一方面发展党员,成立中共南康支部,并兼任书记。中旬,朱由铿到兴国,主持召集随北伐军回县的共产党员及本地党员胡灿、黄家煌等8人开会,成立中共兴国支部,胡灿任书记。

  9月10日,赣州各界在东门外天竺山举行军民联欢大会,朱由铿主持大会并致词,热烈欢迎北伐军进城。同时,中共赣州支部充分发动群众筹款筹物,组织义务挑夫队,帮助革命军运输粮草、弹药;青年学生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宣传北伐战争的胜利,掀起了支援北伐战争的热潮。9月底,赣南全境光复。

  到1926年10月,赣州和邻县的共产党员发展到20余名。当时,国民革命军第14军的共产党员多数随军北进,仅留下肖韶、钟友仟等在赣州工作。为加强党对赣南革命运动的领导,迅速打开整个赣南的工作局面,中共江西地委决定,在中共赣州支部干事会的基础上,成立中共赣州特别支部。陈赞贤任特别支部书记,朱由铿、肖韶、钟友仟为特别支部干事。10月10日上午,赣州各界在卫府里广场举行“纪念辛亥革命节”大会,号召农工商学兵各界联合起来,为国民革命胜利而斗争。

  10月下旬,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结业回赣工作的江西籍共产党员邱倜、舒国藩、谢汉昌等23人抵达赣州。中共赣州特别支部书记陈赞贤将他们留下,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分派他们到赣南各县发展共产党员,建立地方党组织,开展工农革命运动。

  经过中共赣州特别支部的艰辛努力,一大批共产党员、革命骨干犹如星星火种撒遍赣南各地。至1926年底,整个赣南有南康、兴国、信丰、大余、崇义、上犹、于都等7县,建立了中共支部;宁都、安远两县建立了中共小组;中共在瑞金、石城、龙南等县也开展了革命活动。赣南中共党员发展到211人。1927年1月,中共江西区委(1926年12月底中共江西地委升格为中共江西区委)决定将中共赣州特别支部升格为中共赣州地委,下辖7个支部、1个特别支部、1个中心支部,翻开了赣南革命斗争史新的一页。(市委党史办供稿)

[责任编辑: 刘君]
推荐新闻

 视觉

    版权说明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市民服务投诉热线:0797-812208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 ICP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2023016447号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WWW.NEWS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