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客家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栏目 > 党史百讲

【党史百讲】第三讲 赣南工农革命运动兴起

2012-12-20 08:31    来源: 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第三讲 赣南工农革命运动兴起

  1926年11月,赣州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赣州西街(今西津路)豆豉坳广东会馆召开。图为广东会馆旧址。

  中共赣南地方组织,是在迎接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号角声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共赣南地方组织建立后,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动和领导工人、农民、学生、商民组织工会、农民协会、学生联合会和商民协会等革命团体方面。

  工人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赣南党组织十分重视发动和领导工人运动的开展,发动工人组织起自己的战斗团体。1926年10月12日,成立了赣州总工会筹备处,陈赞贤被选为主任。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10月下旬,赣南第一个基层工会组织——赣南纺织工会建立。之后,各行各业基层工会相继成立。到1926年底,成立了56个基层工会和工会支部,工会会员1.8万余人。

  赣州行业基层工会的建立,为成立赣州总工会奠定了基础。1926年11月初,在中共赣州特别支部领导下,赣州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赣州西街(今西津路)豆豉坳广东会馆隆重召开。大会选举成立赣州总工会,陈赞贤当选为委员长。同时宣布成立赣州工人纠察队,萧韶任总队长。赣州工人热烈祝贺总工会的成立,赠送匾额一块,题有“工人堡垒,革命先锋”八个大字,表达了工人们对总工会的高度信任和期望。11月7日,赣州总工会决定发动和组织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并率先从赣州钱业工会开展。这是赣州工人运动史上第一次有领导、有组织的罢工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在赣州总工会的统一领导下,各行业工会带领工人,不失时机地与资方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多数行业通过和平谈判,劳资双方签订了以“保障职业,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为基本内容的劳资集体合同,工人们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劳动条件和经济生活待遇得到改善。

  赣州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同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赣南各县成立了总工会或筹备处,工人运动广泛开展。从1926年11月上旬开始,中共赣州特别支部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赣南农工运动训练班”,招收学员92名。这些学员结业后,成为各县工农运动的骨干,为赣南土地革命播下了火种。

  1926年11月下旬,国民党中央党部领导人宋庆龄、苏联顾问鲍罗廷以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张太雷等,从广州去武汉途经赣州,赣州工人和各界民众代表到南外码头欢迎宋庆龄、鲍罗廷、张太雷等的到来,并在卫府里举行了欢迎大会。宋庆龄、鲍罗廷、张太雷考察赣州工人运动后,赞扬赣州工人运动的规模和声势,认为工人运动除广州之外,赣州最好。赣州工人运动获得了“一广州,二赣州”的赞誉。

  赣州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受到国民党右派和资本家的仇视。他们千方百计破坏工人运动,企图以金钱、酒色诡计,腐蚀拉拢总工会的陈赞贤等领导人。商会派人找到陈赞贤的老师,要他劝告陈赞贤离开赣州,并许诺给陈赞贤一笔巨款。陈赞贤断然拒绝,并斩钉截铁地说:“我来赣州是奉全国总工会的委派。赣州工人要求办工会,我就在赣州办。革命者岂能贪财,为钱而革命的是假革命,是反革命!”金钱收买不动,资本家就天天派人给总工会领导人送请帖,请他们赴酒宴。起初,陈赞贤等人在送来的请帖上写下“心领谢谢”四字,原件退回。后来,为揭穿资本家的阴谋,他们便干脆在报纸上刊登启事:“近因工作繁忙,各界应酬宴会,一律谢绝心领。”

  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农民从封建桎梏的压迫、剥削下解放出来。在领导工人开展斗争的同时,中共赣南地方组织也非常重视农民运动。1926年9月,共产党员、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周冕受命来到赣州,指导开展赣南农民运动,成立了赣南农民运动委员会,还筹建了赣县农民协会。在赣州城郊和赣县农村建立乡农民协会30个、区农民协会2个,会员4500余人。同年11月,中共赣州特别支部召开了为期4天的赣南农工运动扩大会,决定成立赣南农工运动委员会,负责指导赣南各县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

  从1926年11月起,赣县、南康、于都、瑞金、上犹、大余、兴国、宁都、龙南、定南、全南、会昌等县,先后成立县农民协会(或农民协会筹备处),开展了以“二五减租”为中心内容的反封建斗争,要求地主富农减免贫苦农民的租债。同时,还组织了农民自卫队。农民自卫队不仅坚决捍卫农会和农民的利益,而且积极参加支援工人的斗争。

  土豪劣绅面对组织起来的农民,过去那种毫无顾忌地横行乡里、剥削农民的嚣张气焰,不得不有所收敛。“章江贡水清又清,‘二五’减租翻了身,农民协会力量大,废掉债务一身轻。”这首流传在赣州郊区和赣县农村的民谣,表露了农协会员们的喜悦心情。赣南农民运动的开展,改善了农民生活,显示了农民的革命力量,为党在赣南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共赣南地方组织成立后,十分重视发动青年学生参加革命。赣州当时有省立第四中学、省立第二师范、省立赣县乡村师范学校、私立中学等6所中等学校。在党组织领导下,学生运动迅速开展,每个中等学校都成立了学生会,并成立了赣州学生联合会;在青年学生中发展了100多名共青团员,建立了共青团赣州地委。

  为更好地团结和培养进步青年,1926年11月14日,中共赣州特别支部领导成立共青团的外围组织“赣州青年干社”,发布了《赣州青年干社成立宣言》。1927年春,其成员发展到600多人。“青年干社”将进步青年吸引到周围,在党组织领导下,学习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深入工厂、农村,宣传、发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经过革命风浪的洗礼,许多“青年干社”成员被发展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

  妇女受“三座大山”压迫最深重,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解放妇女,提高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国民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共赣南地方组织重视妇女的解放,积极协助国民党开展妇女解放运动。1926年11月,赣州召开了一次妇女解放协会促成会,各界妇女代表参加会议。会后,成立了赣州妇女解放协会筹备处,会员200余人。她们组织宣传队深入街头巷尾,宣传妇女解放的道理。信丰、兴国等县也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开展了妇女解放运动。

  赣州城乡的工农革命运动,在中共赣州特别支部领导下迅速掀起,犹如大海狂涛,猛烈冲击着赣南大地。中共赣南地方组织的建立和工农革命运动的兴起,使赣南地区发生了深刻变化,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干部,为党后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造了有利条件。(市委党史办供稿)

[责任编辑: 刘君]
推荐新闻

 视觉

    版权说明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市民服务投诉热线:0797-812208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 ICP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2023016447号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WWW.NEWS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