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客家新闻网 > 党史学习教育 > 新闻报道

把论文写在赣南红土地上——赣南师范大学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优势服务地方发展纪实

2022-04-27 08:19    来源: 赣南日报-客家新闻网

  2021年,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的《以“橙”为“媒”,助力苏区脱贫》项目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完成《党的革命精神谱系:苏区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百年史话(第二卷)》等撰写工作;家具工业设计中心联合地方成功获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这是赣南师范大学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上“作示范、勇争先”的一个缩影。

赣南师范大学校园鸟瞰图。

  多年来,赣南师范大学积极发挥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三大国家级创新平台优势,把论文写在赣南红土地上,为赣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智力服务,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

  A

  挑大梁,打造产业帮扶“新引擎”

  脐橙是老区人民致富的“当家树”。促进赣南脐橙产业升级发展,正是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使命所在。针对脐橙种植行业面临的品种单一、品质下降、危险性病虫害多发等共性关键问题,该校投入数亿元资金建实验室、引进高水平人才开展科研攻关,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8项,制定国家标准1项,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赣南早”等脐橙新品种2个。

脐橙中心党支部博士服务团成员在华鹏长富脐橙基地开展技术帮扶与调研。

  该中心成功选育的脐橙系列新品种,实现了推广应用;创新的丘陵山地脐橙果园土壤培肥技术模式,提升了果品品质;研制了赣南脐橙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模式;构建了脐橙生态安全技术体系……极大推动了脐橙产业与种植技术现代化进程,提高了产业科技水平和竞争力。这些科研技术为赣南脐橙由100万亩增至2021年的175万亩、年总产值达166亿元、解决100余万劳动力就业、助力70万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产业扶贫典范”。

  青春不计耕耘苦,待到秋来实满盈。每到育苗选种、施肥防病、采摘储运的时刻,该中心就会选派教授、博士开展送技术下基层等活动,为果农传授新知识、新技术,为各地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脐橙产业积极建言献策,受到当地政府和果农的好评。“感谢专家们提供的技术指导,我家500亩脐橙园利用了‘根部施药结合释放捕食螨’技术后,可防治柑橘木虱和柑橘红蜘蛛,大大减少农药使用量和节省劳动力,提高防治效率。”崇义县长龙镇雨葫芦家庭农场主朱向阳说。

  近年来,该中心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500余人次,深入种植一线培训果农10万余人次,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的创新型劳动技术人才。

  实力所至,荣誉所归。服务地方的突出贡献受到上级的认可。2021年10月,该中心被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表彰为“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有关经验做法被江西省科技厅专门发文在全省推广;《以“橙”为“媒”,助力苏区脱贫》成功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组建的服务果农学生团队项目《嗒嗒苗木——全球首创脐橙苗木开拓者》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和最具人气奖。

  赣南师范大学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保驾护航,让赣南脐橙在经风雨、历磨难之后,名扬四海,畅销国内外,向着打造世界级优质脐橙产业基地的目标迈进。

  B

  弘大道,树立红色文化传承“新高地”

  2013年获批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致力于打造苏区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高地、红色基因传承与理论创新的前沿阵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高水平智库。

青年学子在赣南师大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潜心研究,成果斐然。成立9年来,该中心先后获批立项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各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项,省市项目30余项;在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苏区精神》《红色文化十讲》等教材、著作和资料辑丛30余部;教学和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及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该中心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面向社会开放,接待来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3万余人次,成为面向青年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文化宣传的重要平台。

  “在这里,我知道了‘毛主席交伙食费’‘红井’‘刘启耀背着金条乞讨’等感人的故事,无数革命先辈不懈奋斗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更要努力学习,成为祖国有用之才。”参观博物馆后,赣南师大附属蓉江小学六年级学生杨毓卓动情地说。

  党史学习教育中,活跃着该中心教师们忙碌的身影。作为江西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中心主任邱小云先后到省委教育工委等单位进行党史宣讲近10次,并到江西教育电视台《书里书外》《党史中国》栏目开展红色文化宣讲。中心还派出多名专家学者送教上门,到赣州各地政府、企事业单位进行党史宣讲20余次,为赣州党史学习教育作出了积极贡献。该中心参与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已在省内外演出达15场次,获得省市领导、专家学者、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大型原创音乐舞蹈史诗《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艺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赣南苏区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

  该中心主办的《红色文化学刊》是全国高校首个专门研究红色文化的学术刊物。为了庆祝建党百年,开辟了“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等专栏,推出一批党史苏区史及革命精神领域研究的精品力作,弘扬伟大苏区精神,宣传赣南红土建设。同时,中心研究人员参加并完成教育部、中宣部献礼工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百年史话》(第二卷)、《苏区精神》等的编写工作,在各类报刊上发表党史研究相关成果近20篇。2021年4月22日,《中国教育报》理论版整版刊发3篇该中心教师撰写的理论文章,集中展现了学校开展党史研究的成果。

  一路前行一路歌。依托一馆、一刊、三平台,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成为红色文化传承的“新高地”,为推动赣州跨越式发展汇聚起强大的红色力量。

  C

  兴大业,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1年12月30日,由赣南师范大学牵头,联合南康区优质家具企业申报共建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在南康家居小镇揭牌。这是江西省制造业尤其是南康家具产业在工业设计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是江西省首次获批工业设计企业类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有了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南康家具产业发展如虎添翼。该中心带动我们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品牌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赣州市文华家瑞家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述文说。

赣南师大学生在南康家居小镇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Y1木屋家具实训基地上课。

  据了解,赣南师范大学以国家战略需求和赣南地方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突出自身科研特色和优势,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积极为南康家具产业发展作贡献。2017年就成立了赣南师范大学工业(家具)设计中心,在以家具为特色的轻工设计领域开展攻关,并于2019年被省工信厅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为进一步深化品牌效应,赣南师范大学联合南康龙头工业设计与生产企业,注册成立了江西省赣璞设计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以来,校地双方精心谋划、高位推动,把工业设计作为提高附加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家具产业转型、家具家居产业融合的关键环节和手段,现已发展成为设计员工超百人,设计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万元的大型设计公司。产品广销国内外,为南康家具产业升级发展、赣州服装纺织和电子信息产业提供重要的支撑力量,尤其是推动南康家具产业实现了由“简单模仿”向“原创设计”的转变,由“低利润率”向“高附加值”的转变,由“水货贴牌”向“南康品牌”的转变。

  “我们将继续发挥高校人才聚集地的优势,将中心建成高水平的科研应用、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强化‘创新引领、服务地方产业’的内涵建设,为推动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该中心负责人说。

  百舸争流千帆竞,矢志不渝创一流。扎根红土,服务赣南,赣南师范大学将以全新的姿态,积极助力“三大战略、八大行动”,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扛起新时代高校的责任担当,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记者廖福玲 通讯员刘权 图片由赣南师范大学提供)

[责任编辑: 廖锐]
推荐新闻

 视觉

    版权说明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市民服务投诉热线:0797-812208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 ICP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2023016447号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 WWW.NEWSKJ.COM